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铭心刻骨

铭心刻骨

铭、刻:在器物上刻字。形容感激之至或感受极深,永志不忘。语本唐.李白《上安州李长史书》“深荷王公之德,铭刻心骨”。明.李开先《林冲宝剑记》第二出:“恩同海岳,铭心刻骨难忘。”《红楼梦》第三十二回:“所悲者,父母早逝。虽有铭心刻骨之言,无人为我主张。”康有为《大同书》甲部:“感恩罔极,叩头泥首,铭心刻骨。”也作 ① 【刻骨铭心】。《水浒全传》第八十回:“万望太尉慈悯,救拔深陷之人,得瞻天日,刻骨铭心,誓图死保。”《官场现形记》第五十九回:“谁知黄二麻子于这三片咸肉竟是刻骨铭心,也决计忘不掉。”


并列 铭、刻,在器物上刻字。形容感受深刻,永记不忘。语本唐·李白《上安州李长史书》:“深荷王公之德,铭刻心骨。”邓贤《中国知青梦》:“我们有理由把这种劳动致富的平凡愿望看作一个农民的儿子始终~的理想之梦,一个当时注定不能实现的遥远而渺茫的人生‘乌托邦’。”△褒义。多用于人际关系上。也作“铭肤镂骨”、“铭肌镂骨”、“铭心镂骨”、“刻骨铭心”、“刻骨镂心”、“镂骨铭肌”、“镂骨铭心”、“镂心刻骨”。


【词语铭心刻骨】  成语:铭心刻骨汉语词典:铭心刻骨

猜你喜欢

  • 泣藏弓

    源见“烹狗藏弓”。表示对功臣被弃或被杀的哀痛和悲愤。明吴廷翰《过汉高皇庙》诗:“可惜四方思猛士,有人千古泣藏弓。”

  • 刓印

    《史记.郦生陆贾列传》:“〔项羽〕为人刻印,刓而不能授。”谓项羽摩挲侯印,不忍授人。后以“刓印”谓吝于爵赏。晋左思《魏都赋》:“朝无刓印,国无费留。”【词语刓印】   汉语大词典:刓印

  • 贪夫徇财,烈士徇名

    贪夫:贪婪的人。徇:同“殉”,为维护或追求某种东西而丧生。烈士:有节气有壮志的人。 贪婪的人为了财物而送命,好义的人为了名誉而献身。语出《史记.伯夷列传》:“贾子曰:‘贪夫徇财,烈士徇名’。”梁启超

  • 弹冠相庆

    《汉书.王吉传》:“吉与贡禹为友,世称‘王阳在位,贡公弹冠’,言其取舍同也。”后因以“弹冠相庆”表示因即将做官而相互庆贺。明汪廷讷《种玉记.登隽》:“哥哥既已做官呵,弹冠相庆浑难已,怎得把椿庭消息临歧

  • 眉宇

    眉和目是面貌的主要部分,人的气质常在此显现。面之有眉,犹屋之有宇。因作为容颜的代称。《新唐书.元德秀传》:“房琯每见德秀,叹息曰:‘见紫芝眉宇,使人名利之心都尽。’”紫芝:德秀字。旧亦以“芝宇”作为“

  • 谷永才

    《汉书.谷永杜邺传赞》:“永陈三七之戒,斯为忠焉,至其引申伯以阿凤,隙平阿于车骑,指金火以求合,可谓谅不足而谈有余者。”汉时谷永,字子云,博通经书,善为公文书信。成帝时,王氏势力兴盛,王侯弄权,谷永周

  • 问梅东阁

    源见“东阁官梅”。指赏梅。借指冶游。宋史达祖《步月》词:“剪柳章台,问梅东阁,醉中携手初归。”

  • 虎守杏

    同“虎卖杏”。清毛奇龄《游仙诗》:“母来桃作馔,虎守杏为田。”

  • 门巷张罗

    同“门可罗雀”。明徐渭《石榴梅花》诗之三:“翟公门巷张罗日,可似今朝画里时。”

  • 乘鸾缑岭

    同“乘鹤缑山”。明无名氏《四贤记.灯宴》:“毕竟乘鸾缑岭,跨鹤扬州,遂却平生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