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伯夷之风者,贪夫廉
伯夷:人名。与其弟叔齐为孤竹君之二子,互相让位,终于逃去。周武王伐纣即位,二人不食周粟,饿死于首阳山。 听到伯夷的风操的人,贪得无厌的人也变清廉了。语出《孟子.尽心下》:“故闻伯夷之风者,顽夫廉,儒夫有立志。”唐.苏晋《又应贤良方正科对策》:“夫闻伯夷之风者,贪夫以廉;见柳下惠之迹者,鄙人以恭。”
伯夷:人名。与其弟叔齐为孤竹君之二子,互相让位,终于逃去。周武王伐纣即位,二人不食周粟,饿死于首阳山。 听到伯夷的风操的人,贪得无厌的人也变清廉了。语出《孟子.尽心下》:“故闻伯夷之风者,顽夫廉,儒夫有立志。”唐.苏晋《又应贤良方正科对策》:“夫闻伯夷之风者,贪夫以廉;见柳下惠之迹者,鄙人以恭。”
形容先人的嘱咐或自己的诺言,人们还清楚记得,但目前所做所为,已与当时所说完全不符。公元前621年,晋襄公死去。晋国执政大臣赵盾等以太子夷皋年幼,欲立长君,因遣使臣至秦迎晋襄公之弟公子雍归国为君。为此,
见:同“现”。 天下太平就出仕,不太平就退隐。 这是古人明哲保身的处世哲学。语出《论语.泰伯》:“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元.王子一《误入桃源》一折:“岂不闻圣人之言天下有道
唐.崔令钦《教坊记》:“苏五奴妻张四娘善歌舞……有邀迓者,五奴辄随之前。人欲得其速醉,多劝酒。五奴曰:‘但多与我钱,虽吃?(音duī,蒸饼)子亦醉,不烦酒也。’今呼鬻(音yù,卖)妻者为‘五奴’,自苏
同“黄袍加身”。《说岳全传》一回:“五代干戈未肯休,黄袍加体始无忧。”见“黄袍加身”。《说岳全传》1回:“自从陈桥兵变,~,即位以来,称为见龙天子。”【词语黄袍加体】 成语:黄袍加体汉语大词典:黄袍
源见“锦囊佳句”。谓蓄材作诗。宋杨冠卿《鹧鸪天.次韵宝溪探梅未放》词:“江路晚,夕阳低。奚奴空负锦囊归。”
源见“千日酒”。指美酒。清董元恺《满江红.与史远公谈往事》词:“醉里尚寻玄石酒,相期便访刘商术。”
同“阳九百六”。《宋书.邓琬传》:“阳六数艰,云雷相袭。高皇受历,时乘云辔,顿于促路。”【词语阳六】 汉语大词典:阳六
源见“疏傅散金”。指俸余之钱。金周昂《晓望》诗:“柴荆生事窄,宁忆二疏金。”
源见“岐山鸣凤”。指皇朝运兴的瑞应。《隋书.许善心传》:“丹乌流火,白雉从凤。栖阿德劭,鸣岐祚隆。”【词语鸣岐】 汉语大词典:鸣岐
《诗.邶风.匏有苦叶》:“深则厉,浅则揭。”毛传:“以衣涉水为厉。谓由带以上也;揭,褰衣也。”谓渡浅水,可撩起衣服过去;渡深水,撩衣也无用,干脆连衣下水。比喻行动要因时、因地制宜,不可拘于常规。并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