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风流蕴藉

风流蕴藉

蕴藉:宽和又有蕴涵。旧时形容人风雅潇洒。王听(?-559年),字元景,北海剧(今山东寿光县东南)人。北齐时累迁东莱太守,因为人疏旷,得罪文宣帝高洋,被杀。其母清河崔氏,有学识,会教育子女,生九个儿子,都是举止风雅,温文潇洒,世人称为王氏九龙。

【出典】:

北齐书·王听传》卷31,417页:“昕母清河崔氏,学识有风训,生九子,并风流蕴藉,世号王氏九龙。”

【例句】:

宋·邓牧《伯牙琴·鉴湖修褉序》:“天运无情,忽其千年,晋人风流蕴藉,庸可复见!”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念秧》:“少年风流蕴藉,遂与吴大相爱悦。……吴益悦之。”


并列 风流,英俊而有才华。蕴藉,含蓄。形容人风雅潇洒,温文含蓄。清·汪琬《前明福建布政使司右参议范公墓碑》:“盖百余年来,吴士大夫以~称者,首推吴文定、王文恪两公。”△褒义。多用以描写人。也作“蕴藉风流”。


【词语风流蕴藉】  成语:风流蕴藉汉语词典:风流蕴藉

猜你喜欢

  • 南楼佳兴

    源见“南楼”。指咏谑游乐的雅兴。金蔡松年《水调歌头.闰八月望夕有作》词:“庾老 南楼佳兴,陶令东篱高咏,千古赏音稀。”

  • 鹗书

    源见“荐鹗”。指推荐人才的文书。宋陈造《饯寄定海交代》诗:“诸公蜚鹗书,犯严尚遗力。”【词语鹗书】   汉语大词典:鹗书

  • 谊重荆枝

    源见“田家荆合”。形容兄弟情笃。明孟称舜《娇红记.仙圆》:“兄弟,我和你名齐艺苑,谊重荆枝。”

  • 五行皆下

    同“五行俱下”。南唐刘崇远《金华子杂编》卷上:“读书则五行皆下,为文则七步成章。”

  • 瑜亮

    源见“同时瑜亮”。称两人才能相匹敌者。清陈维崧《多丽.题余氏女子绣陈思洛神图为阮亭赋》词:“叹香闺一双纤手,比似文心谁瑜 亮?”【词语瑜亮】   汉语大词典:瑜亮

  • 死生以之

    《左传.昭公四年》:“郑子产作丘赋,国人谤之曰:‘其父死於路,已为虿尾,以令於国,国将若之何?’子宽以告,子产曰:‘何害?苟利社稷,死生以之。……’”郑国大夫子宽告诉子产说,国人对于您推行丘赋,很有意

  • 亡是

    同“亡是公”。宋孙觌《读类说二首》之一:“亡是谈乌有,彭郎得小姑。”

  • 王浚筏

    《晋书.王浚传》:“太康元年正月,浚发自成都,率巴东监军、广武将军唐彬攻吴丹杨,克之,擒其丹杨监盛纪。吴人于江险碛要害之处,并以铁锁横截之,又作铁锥长丈余,暗置江中,以逆距船。先是,羊祜获吴间谍,具知

  • 温柔敦厚

    《礼记.经解》:“温柔敦厚。《诗》教也。”温和宽厚,是孔子评价诗歌社会作用的标准。后也用来比喻人品。并列 性情柔和,待人宽厚。形容人态度温和,也指诗文所反映的内容及风格温和宁静,婉约含蓄。语出《礼记·

  • 知无不言

    凡是知道的无不说出来。《晋书.刘聪载记》:“而今而后,吾知卿等忠于朕也。当念为知无不言,勿恨往日言不用也。”唐.白居易《唐淮南节度使检校尚书右仆射赵郡李公家庙碑铭序》:“迁中书舍人,承颜造膝,知无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