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驷马难追

驷马难追

驷:古代一车驾四马,因以称四马所驾之车。形容速度快,驷马亦无法追赶。比喻既成事实不可挽回。出自五代后晋出帝石重贵之事迹。石重贵,石敬瑭之从子,沙陀人。天福七年(942年)即帝位。开运三年(946年),后晋被契丹所灭,石重贵被封为郑王。国破时,石重贵曾让学士范质代自己和皇太后各草降表一封。在皇太后的降表中说道:“皇帝阿翁(指契丹皇帝)曾在危难之中挽救了石氏一族,并帮助建立了晋朝,但晋的子弟却不能继续保持友好的关系,反而辜负了皇帝阿翁的恩义,不断出兵攻伐,以至形成了驷马难追的局面,这实在是罪由自取。

【出典】:

新五代史》卷17《晋家人传第五·高祖皇后李氏传》177页:“妾伏念先皇帝顷在并、汾,适逢屯难,危同累卵,急若倒悬,智勇俱穷,朝夕不保。皇帝阿翁发自冀北,亲抵河东,跋履山川,逾越险阻。立平臣孽(niè聂),遂定中原,救石氏之覆亡,立晋朝之社稷(jì寂)。不幸先帝厌代,嗣子承桃(tiāo挑),不能继好息民,而反亏恩辜义。兵戈屡动,驷马难追,戚实自贻(yí宜),咎(jiù救)将谁执!”

【例句】:

宋·欧阳修《笔说·驷不及舌说》:“俗云:一言出口,驷马难追。《论语》所谓‘驷不及舌’也。” 明·徐《杀狗记·谏兄触怒》:“今日一语较交,他时驷马难追。”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5:“自古道,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他既有言在前,如今怪不得我了。” 巴金《秋》四:“你记住:‘大丈夫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不要反悔啊!”


主谓 比喻说过的话不能收回,既成的事实不能挽回。《新五代史·晋书·高祖皇后李氏传》:“不幸先帝厌代,嗣子承祧,不能继好息民,而反亏恩负义、兵戈屡动,~,戚实自贻。”明·徐��《杀狗记·谏兄触怒》:“今日一语轻交,他时~。”△多用于描述遵守承诺方面。 →驷不及舌 ↔信口开河。也作“驷马不追”、“驷马莫追”。


【词语驷马难追】  成语:驷马难追汉语词典:驷马难追

猜你喜欢

  • 杨柳依依

    《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此是《采薇》末章。《采薇》是描述边防军士服役思归,爱国恋家,情绪矛盾苦闷之作。此章写道:从前我

  • 闻过则喜

    《孟子.公孙丑上》:“子路,人告之有过则喜。”过:过失、错误。意谓听到别人指出自己的缺点、错误,就感到高兴。宋.陆九渊《与傅全美书》:“过在所当改,吾自改之,非为人而改也。故其闻过则喜,知过不讳,改过

  • 莹魄

    月亮的别名。唐常建《第三峰》诗:“莹魄澄玉座,以求鸾鹤纵。”【词语莹魄】   汉语大词典:莹魄

  • 五体投地

    以两肘、两膝及头部着地的致敬仪式,是印度古代最隆重的礼节。佛教也沿用。《楞严经》卷一:“阿难闻已,重复悲泪,五体投地,长跪合掌,而白佛言。”后来用以比喻对人极其钦佩,推崇备至。主谓 佛教行最恭敬之礼时

  • 七手八脚

    形容手脚之多。清代翟灏《通俗编.身体.七手八脚》:“《五灯会元》:德光上堂偈云:七手八脚,三头两面,耳听不闻,眼觑不见,苦乐顺逆,打成一片。”后多用来比喻人多动作纷乱。清代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十三回:

  • 鱼水相欢

    同“鱼水”。明沈仕《新水令.闺情》套曲:“着甚来繇,晓夜无休,又不是鱼水相欢,胶漆相投。”主谓 犹鱼水和谐。明·沈仕《新水令·闲情》:“着甚来由,晓夜无休,又不是~,胶漆相投。”△褒义。多用于比喻夫妇

  • 五月霜

    同“六月飞霜”。唐 王巨仁《愤怨》诗:“于公恸哭三年旱,邹衍含悲五月霜。”

  • 藏身复壁

    源见“复壁埋名”。谓隐匿避祸。清唐孙华《记里中事》诗之二:“藏身复壁疑无地,密语登楼怕有声。”

  • 卢郎

    泛指儒雅少年。原是对北魏卢渊、卢元明的赞语。卢渊,字伯源,范阳涿(今河北涿县)人,晋司空刘琨从事中郎卢谌的后代,温雅好学,累官至仪曹尚书,封固安伯,然正心寡欲,不趋荣利。高祖想立冯后,在召集群臣议论之

  • 尧禅舜

    《史记.五帝本纪》:“尧立七十年得舜……尧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权授舜。”尧帝儿子丹朱不贤,因此便把天下禅让给舜。后用为咏禅让帝位或王权易姓之典。唐.沈佺期《从驩州廨宅移住山间水亭赠苏使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