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龙伯钓鳌

龙伯钓鳌

列子.汤问》:“〔勃海之东有五山〕而五山之根无所连著,常随潮波上下往还,不得暂峙焉。仙圣毒之,诉之于帝。帝恐流于西极,失群圣之居,乃命愚彊使巨鳌十五举首而戴之,迭为三番,六万岁一交焉,五山始峙。而龙伯之国有大人,举足不盈数步而暨五山之所,一钓而连六鳌,合负而趣归其国,灼其骨以数焉。于是岱舆、员峤二山流于北极,沈于大海。”后以“龙伯钓鳌”指此传说,并喻超凡豪迈的行动举止。唐李白《大猎赋》:“龙伯钓其灵鳌,任公获其巨鱼。”清 丘逢甲《送谢四之桃源》诗之二:“龙伯钓鳌后,三山今无存。”


【典源】《列子·汤问》:“渤海之东不知几亿万里,有大壑焉,实惟无底之谷,其下无底,名曰归墟。八紘九野之水,天汉之流,莫不注之,而无增无减焉。其中有五山焉: 一曰岱舆,二曰员峤,三曰方壶,四曰瀛洲,五曰蓬莱。其山高下周旋三万里,其顶平处九千里。……所居之人皆仙圣之种,一日一夕飞相往来者,不可数焉。而五山之根无所连箸,常随潮波上下往还,不得蹔(zan) 峙焉。仙圣毒之,诉之于帝帝恐流于西极,失群仙圣之居,乃命禺强使巨鳌十五举首而戴之。迭为三番,六万岁一交焉。五山始峙而不动。而龙伯之国有大人, 举足不盈数步而鱀五山之所,一钓而连六鳌,合负而趣归其国,灼其骨以数焉。于是岱舆、员峤二山流于北极,沉于大海,仙圣之播迁者巨亿计。”

【今译】 传说渤海东边不知有几亿万里,有一条巨壑,是无底的深渊,名叫归墟。天下八方的水,都归向那里,但也看不出增减来。其中有五座山,名为岱舆、员峤、方壶、瀛洲、蓬莱。山的周围有三万里,山顶平处有九千里。上面所住的都是仙人,难以数计,彼此之间飞行往来。这五座山下面并不与海底相连,而是随波飘荡,仙人们很发愁,报告了天帝。天帝怕仙山流到西极去,使群仙丧失了居所,于是命海神禺强派十五只巨鳌去负载仙山,分为三班,六万年一换,五座仙山才平稳了。龙伯之国有巨人,几步就走到了五山之处,一钓就钓走了六只鳌,背走回国了。结果岱舆、员峤二山流到了北极,沉没了,仙人们只好纷纷迁移。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气概非凡,抱负宏大; 也用以形容海上景观。

【典形】 鳌钓、长竿钓巨鳌、掣六鳌、钓鳌、钓连鳌、负鳌、巨鳌、连六鳌、灵鳌、龙伯钓、龙伯钓鳌、一钓十五鳌、鳌随钩、金鳌背尚浮、三岛钓鳌、龙伯钩、巨鳌钓、天涯钓。

【示例】

〔鳌钓〕 唐·元稹《酬独孤二十六送归通州》:“鳌钓气方壮,鹘拳心颇尊。”

〔长竿钓巨鳌〕 清·陈梦雷《登屴则峰》:“东南战气何年息,我欲长竿钓巨鳌。”

〔掣六鳌〕 明·冯惟敏《点绛唇·改官谢恩》:“俺也曾手把丝纶掣六鳌,渔樵、气韵高。”

〔钓鳌〕 唐·王贞白 《游仙》:“悔与神仙别,思归梦钓鳌。”

〔负鳌〕 唐·骆宾王《钓矶应诘文》:“蹲会稽而沈犗者,鲍肆之徒也;踞沧海而负鳌者,渔父之事也。”

〔巨鳌〕 清·黄景仁《满庭芳》:“道巨鳌钓去,海欲西流。正拟乘风归也,奈三山,破碎难留。”

〔连六鳌〕 宋·苏轼《曹既见和复次韵》:“偶然连六鳌,便谓此手妙。”

〔灵鳌〕 三国·曹植《远游篇》:“灵鳌戴方丈,神岳俨嵯峨。”

〔六鳌〕 唐·李白 《登高丘而望远海》:“六鳌骨已霜,三山流安在?”

〔龙伯钓〕 清·沈曾植 《简黄公度》:“昨夜偶垂龙伯钓,后书终复雁门踦。”

〔龙伯钓鳌〕 唐·李白 《大猎赋》:“龙伯钓其灵鳌,任公获其巨鱼。”

〔一钓十五鳌〕 清·黄尊宪《感事》之三:“忽然大陆出平地,一钓手得十五鳌。”


【词语龙伯钓鳌】  成语:龙伯钓鳌汉语词典:龙伯钓鳌

猜你喜欢

  • 虞羹想见尧

    源见“羹墙见尧”。表示对已故帝王的仰慕追念。宋王安石《英宗皇帝挽词》:“夏鼎传归启,虞羹想见尧。”

  • 以汤止沸

    比喻不但无济于事,反而会助长已成的气势。《汉书.礼乐志》:“如以汤止沸,沸俞甚而无益。”俞:同“愈”。亦作“以汤沃沸”。《淮南子.原道训》:“若以汤沃沸,乱乃逾甚。”见“以汤沃沸”。《汉书·董仲舒传》

  • 存而不论

    原指对某种事物只予承认而不加评论,后则泛指对某种事物或问题尚未调查清楚,暂时放置而不予处理。庄子认为,道没有界限,语言也没有固定的是非标准。所谓界限,一般是指左右、伦义、分辩、竞争八种,其实这种划分是

  • 淮阴伍哙

    源见“耻与哙伍”。喻指才高者与平庸之徒为伍。清陈维崧《贺新郎.诸城李渭清赠我以龙须数茎》词:“长恨此生谁配尔,瑜 亮相遭宁再?忍竟使淮阴伍哙!”

  • 旦夕之费

    每天的生活所需。南朝梁萧统《陶渊明传》:“不以家累自随,送一力给其子,书曰:‘汝旦夕之费,自给为难。今遣此力,助汝薪水之劳。此亦人子也,可善遇之。’”偏正 早晚饮食的费用。形容一天的正当耗费。《南史·

  • 赤髭白足

    南朝.梁.慧皎《高僧传》二:“舍(耶舍)为人赤髭,善解《毗婆沙论》,时人号曰赤髭毗婆舍。”又十:“始(昙始)足白于面,虽跣涉泥水,未尝沾湿,天下咸称白足和尚。”赤髭白足,指南朝高僧耶舍和昙始,后因以泛

  • 辞之不可以已也

    辞:文辞,辞令。已:废止。 辞令是不能废弃的。 表示修饰文辞的重要。语出《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叔向曰:‘辞之不可以已也如是夫!子产有辞,诸侯赖之。’”宋.王安石《上人书》:“而曰‘言之不文,行

  • 澡身浴德

    澡身:清洁身体不使沾染污浊;浴德:沐浴于德,以德自清。比喻砥砺志行,使身心纯洁清白。《礼记.儒行》:“儒有澡身而浴德,陈言而伏,静而正之,上勿如也。”并列 澡、浴,洗。修养身心,追求高尚品德。语本《礼

  • 叔夜锻

    源见“嵇康锻”。形容士人隐居自适,不与权贵交往。宋陆游《穷居》诗:“清宵叔夜锻,平旦伯鸾舂。”

  • 北门管键

    见“北门锁钥”。唐·陆贽《令诸道募灵武镇守人诏》:“扼东牧之咽喉,控北门之管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