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三清山

三清山

在今江西玉山县西北。《明一统志》卷51广信府:三清山“与环玉山并峙。有羽化坛,晋葛洪与德兴李尚书修炼处。山巅有老子宫。又有金沙水、玉洞、灵济庙、罗汉洞、李尚书铁炉诸奇胜”。《清一统志·广信府一》:三清山“在玉山县西北一百二十里,与怀玉山对峙。高七百余丈,周二百余里,界衢、饶、信三郡之境。有三峰峻拔, 自下而升,路极险峻,凡二十五里始至其巅。上有三清观”。


又称少华山。在江西省德兴市和玉山县交界处。因玉京、玉华、玉虚三峰挺拔,状如道教始祖玉清、上清、太清列坐其巅而得名。主峰玉京峰,海拔1816米。山体由花岗岩构成,以峰奇石怪著称。以巨蟒出山、神女峰、观音听琵琶为山景三绝。还有云海、晚霞、溪潭瀑布之胜。人称兼有“泰山之雄,华山之险,黄山之奇,庐山之秀”。历史上为道教名山。明初为盛期。山顶小盆地“三清福地”,以三清宫为主体,为道教古建筑集中地。山上树木葱郁,有黄山松、香果树、木莲、华东铁杉、高山黄杨等珍贵树种,灵芝、黄连、沙参等名贵药材,大鲵(娃娃鱼)、穿山甲等珍贵动物。夏季凉爽,为避暑胜地。是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

三 清 山 风 光


猜你喜欢

  • 东新蔡郡

    北魏太和十九年(495)置,属东豫州。治所在固始县(今河南固始县东北)。南朝梁大通元年(527)属西豫州,太清元年(547)属淮州。东魏武定七年(549)仍属东豫州。北齐废。

  • 延寿城

    在今河南偃师市东南。《汉书·地理志》河南缑氏县:“有延寿城。”《水经·洛水注》:“休水又径延寿城南。”即此。

  • 米洞

    亦作容米洞。即容美洞安抚司。在今湖北鹤峰县(容美镇)。《元史·泰定帝纪》:泰定三年(1326),“米洞蛮田先什用等结十二洞蛮寇长阳县,湖广行省遣九姓长官彭忽都不花招之”。

  • 广平郡

    ①西汉景帝中元元年(前149)分邯郸郡置,治所在广平县(今河北鸡泽县东南)。西晋辖境相当今河北任县、南和、鸡泽、曲周、永年及平乡县西北肥乡县东北一部分地。征和二年(前91)改为平干国。五凤二年(前56

  • 朴树湾镇

    即今江苏仪征市东朴席镇。明隆庆《仪真县志》卷3:朴树湾镇“在县东三十里”。

  • 东西团

    在今福建德化县西北六十里。元置东西团巡司于此。明废。

  • 畏兀儿国

    即西州回鹘。12世纪时自号畏兀儿。都城在和州 (一名火州。在今新疆吐鲁番市东四十余里高昌故城)。《新元史·地理志): 畏兀儿地 “本高昌地,唐置交河郡。又为回鹘所据,后自号畏兀儿。太祖六年 (1211

  • 依力川

    在今甘肃平凉市东南,东流入泾诃。《晋书·赫连勃勃载记》: 东晋义熙五年 (409),赫连勃勃 “掠 (后秦) 平凉杂胡七千余户,以配后军。进屯依力川”。即此。

  • 大安郡

    西魏废帝三年(554)置,属长州。治所在长泽县(今内蒙古鄂托克旗东南城川古城)。隋开皇三年(583)废。北魏置,治今山西省寿阳县西太安驿。北周废。

  • 城山

    ①在今北京市平谷县东。《方舆纪要》 卷11平谷县: 城山在 “县东六十里,四山高耸,中宽平如城”。②在今河北井陉县南三十里障城山。《方舆纪要》 卷14井陉县:城山在 “县 (按,在今县西南城关镇) 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