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竹节寨
明代西藏地名。其地即今西藏日喀则市。元末,大司徒伯木古鲁(帕主)万户长在乌思藏置十三个宗,三竹节为十三宗之一。
在今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明永乐六年(1408年),三竹节寨官桑里结失至北京朝贡。
明代西藏地名。其地即今西藏日喀则市。元末,大司徒伯木古鲁(帕主)万户长在乌思藏置十三个宗,三竹节为十三宗之一。
在今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明永乐六年(1408年),三竹节寨官桑里结失至北京朝贡。
即今四川开县西北高桥镇。《方舆纪要》卷69东乡县 “深溪关” 条内: “高桥关在县东四百里。” 民国 《宣汉县志》 卷10: 高桥关 “在县东南二百里,接夔州开县界,岭路峻绝,为邑要地。按 《太平寰宇
即今福建南平市东南下清风。《方舆纪要》卷97延平府南平县: 清风铺 “在府东南九十里。又十里为武步铺。正统末,官军追败邓茂七余党于武步及清风铺,复截其舟二百于水口驿,通福州道是也”。在今福建省南平市东
①在今安徽贵池市西北二十里。《寰宇记》卷105贵池县:杨叶洲“在县西北二十里大江中。长五里,阔三里,状如杨叶”。②在今江西彭泽县东北。唐杜佑《通典》卷182江州彭泽县:有杨叶洲。《寰宇记》卷111江州
即广武镇。在今蒙古国东南苏赫巴托省南境。金幼孜 《北征后录》: 明永乐十二年(1414),成祖亲征阿鲁台,五月 “次广武镇,即哈剌莽来”。
又名三鸦水、鸦河。在今河南南召县东、鲁山县西南。《水经·淯水注》: 鲁阳关水 “出鲁阳县南分水岭,南水自岭南流,北水从岭北注,故世俗谓此岭为分头也。其水南流径鲁阳关,……又西南径雉县故城南,关水又屈而
又名施州江、唐崖河、唐昌河。即今四川黔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南之阿蓬江,为乌江支流。《寰宇记》卷120黔江县:“阿蓬水一名太平水。东北自施州清江县界来,西南流经县北一里,又南入洪杜县界。”此水源出湖北利川
即姚沟。今安徽无为县南姚沟镇。清乾隆 《无为州志》 卷4: 姚家沟 “在治东南四十里无为乡”。在陕西省凤翔县东部。面积134平方千米。人口2.4万。镇人民政府驻姚家沟,人口3320。1949年设姚家沟
元至正二年 (1342) 改沿边溪洞招讨司置,属四川行省。治所在今湖北利川市南毛坝区龙孔坝。十七年 (1357),明玉珍改为宣抚司。明洪武四年 (1371) 复为宣慰司。永乐三年(1405) 改为施南
东汉章和二年 (88) 析城父县置,属汝南郡。治所在今安徽亳州市南八十里古城集。三国魏改为思善县。东汉章和二年(88年)析城父县置,治今安徽省亳州市东南。属汝南郡。三国魏时国除为县。
即今广东平远县西南石正镇。《方舆纪要》卷103平远县:石镇营在“县西南百里,向有官兵戍守。又有石镇村隘。《志》云:石镇与兴宁大帽山贼巢接壤,其路险,可以遏敌。其山嵯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