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思厅
清光绪十八年(1892)改上思州置,属广西省。治所即今广西上思县。辖境相当今广西上思县及宁明县部分地。1913年改为上思县。
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改上思州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上思县。直隶广西行省。清末又改为上思县。
清光绪十八年(1892)改上思州置,属广西省。治所即今广西上思县。辖境相当今广西上思县及宁明县部分地。1913年改为上思县。
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改上思州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上思县。直隶广西行省。清末又改为上思县。
即今江西锦江下游经高安市一段。因高安旧置瑞州,故水有瑞河之称。
北周置,为清江郡治。治所在今四川茂县西北六十六里岷江东岸两河口。隋开皇三年(583)改为清江县。
南宋末建,在今四川乐山市东北三里三龟山。《宋史·瀛国公纪》:南宋德祐元年(1275)六月,嘉定府守将“昝万寿以嘉定及三龟、九顶、紫云城降”。即此。
在今陕西宝鸡市南六十里。《清一统志·凤翔府一》: 清风台,“元邱处机所筑,西倚飞云壁,南临潄玉溪,为一邑最胜处”。
明初改元佛朵火站置,在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黑龙江下游西岸付答哈河口。明《辽东志》卷9:海西东水陆城站有狗站“弗朵河站”。后废。
南朝梁末置,治所在东阳郡长山县 (今浙江金华市)。辖境相当今浙江金华江、衢江流域各市县地。隋开皇九年 (589) 废。南朝梁末置,治东阳郡(今浙江金华市区)。辖境相当今浙江省金华、东阳、永康、武义、浦
在今贵州省南部。为乌江与西江水系分水岭。山深箐密,其中故为苗族所居,因名。在贵州省南部,西起北盘江岸,东到黔、湘边界,余脉伸入湘、桂两省区。因为苗族所居而得名。东西走向,无明显山脊线。一般海拔 100
在今四川南溪县西。清嘉庆 《南溪县志》卷2: 桂溪桥 “在县西五里。 昔年丛桂扶, 桥因以得名。西达府郡,为陆路通衢”。
即今陕西西安市北草滩镇。清于此设县丞,民国改为县佐。
在今湖南宁乡县南五十里。《方舆纪要》卷80宁乡县:大雾山“峻岩深谷,云雾萦回。宋建炎间,金兵至境,刘廷佐驻兵大雾山,即此”。(1)古山名。在今湖南省宁乡县南。南宋建炎间刘廷佐在此屯兵,以御金兵。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