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下淡水溪

下淡水溪

即今台湾省南投、高雄、屏东县境之高屏溪,南流入台湾海峡。《清一统志·台湾府》:下淡水溪“在凤山县东南三十里。《旧志》:自淡水社西流入海。旁多水田,利畜牧。亦名下湛溪”。


在台湾省本岛南部。亦称高屏溪。因干流流经高雄、屏东两县而得名。上源荖浓溪和楠樟溪,均出玉山,平行西南流,到里港附近汇合后始称下淡水溪,再南流经屏东平原,经高雄、屏东两县,在东港以西入海。长171千米,流域面积3257平方千米。


猜你喜欢

  • 不耐城

    在今朝鲜江原道安边郡。一说在江原道德源附近。《三国志·魏书·东沃沮传》:“沃沮还属乐浪。汉以土地广远,在单单大领之东,分置东部都尉,治不耐城。”即此。在今朝鲜江原道安边郡。本西汉不而(一作不耐)县治,

  • 登水

    在今安徽绩溪县东北,为登源河上源。宋淳熙 《新安志》 卷5绩溪县: 登水 “出徣溪山,南流九十里合扬之水,入歙县界,溉田二顷”。《方舆纪要》卷28绩溪县 “扬之水” 条下: “登水在县东北八十里,出借

  • 水纹山

    在今广东罗定市东南八十里。《方舆纪要》卷101罗定州:水纹山“高七十丈,周四十余里。山下有泉,沸涌而出,或谓之罗旁山”。

  • 大中桥

    故址在今江苏南京市明宫城西南,白下路与大光路交接处的青溪上。始建于杨吴,称白下桥。明初称为大中桥。《明一统志》卷6南京:大中桥“在长安街西。即古白下桥”。《方舆纪要》卷20江宁府江宁县:大中桥“唐时东

  • 新添长官司

    明洪武四年 (1371) 改新添葛蛮安抚司置,属贵州卫。治所即今贵州贵定县。二十三年(1390) 改属新添卫。

  • 凯门

    即清明门。汉长安城东面的中门。故址在今陕西西安市未央区北玉女村东。

  • 小金川土司

    明于小金川地区置,属威州。即今四川小金县。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改流,设美诺厅。

  • 荧庭

    春秋晋邑,在今山西翼城县东南。《左传》: 襄公二十三年 (前550),“齐侯遂伐晋,取朝歌,为二队,入孟门,登大行,张武军于荧庭”。古邑名。春秋晋邑。在今山西省翼城县东南。《左传》襄公二十三年(前55

  • 大肚

    本台湾土著番社,傍大肚溪入海口。即今台湾台中县西南大肚乡。即今台湾省台中县西南大肚乡。本土著番社,傍大肚溪入海口。

  • 王官

    春秋晋邑。在今山西闻喜县南。《左传》:文公三年(前624),“秦伯伐晋,济河焚舟,取王官及郊”。《水经·涑水注》:“涑水又西径王官城北,城在南原上。”古邑名。春秋晋邑。在今山西省闻喜县南。《左传》文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