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龟山
亦名龟山。在今江苏盱眙县东北洪泽湖滨。《清一统志·泗州》:下龟山“在盱眙县东北三十里”。
亦名龟山。在今江苏盱眙县东北洪泽湖滨。《清一统志·泗州》:下龟山“在盱眙县东北三十里”。
在今陕西紫阳县南境,接四川城口县界。《清 一统志 · 兴安府二》: 斑鸠关 “在紫阳县南一百五十里”。
明洪武元年(1368)改全州路置,属湖广布政使司。治所在清湘县(今广西全州县)。辖境相当今广西全州、灌阳二县地。九年(1376)降为全州。明洪武初升全州路置,治清湘县(今广西全州县)。辖境相当今广西壮
在今江西都昌县西七里。《清一统志·南康府一》:大矶山“悬崖百仞,长三里许。一名望仙山。顶有平石,可以眺远。山之瞭望台,旧为备湖巡兵屯聚处”。又称望仙山。在江西省都昌县西。海拔200米。顶有平石,可以眺
1914年由滇南道改置,属云南省。治思茅县 (今云南思茅县)。辖境约当今云南元江、墨江、江城、勐腊以西,沧源、双江、临沧、景东、新平以南地区。1929年废。1914年6月由滇南道改名,治思茅县(今云南
又名百善铺。即今安徽濉溪县西南百善镇。《方舆纪要》卷21宿州“第城驿”条下:“又有百善道驿在州西七十里。《寰宇记》云:古有百战道也。”
唐武则天长寿元年(692)置,治所在今四川康定县境。不久改为米川州。武周长寿元年(692年)置,治今四川省康定县境内。寻改米川州。
一名大鹿山。在今四川犍为县东南岷江东。《旧唐书·地理志》 犍为县: “以 (犍为) 山为名。” 嘉庆 《犍为县志》 卷1: 犍为山 “在县南十五里,形如伏犀。昔人以犍名县,盖象此山从健牛之义。旧云:
即今湖北大悟县东十八里汪洋乡。旧属孝感县。清光绪《湖北全省分图》:孝感县东北有汪洋店。
即今广东阳东县南北津港。《方舆纪要》卷101阳江县“漠阳江”条内:北津港,“《志》云:港在北津山之阳, 阳春、阳江, 众水皆此达海。每潮起汹涌而入,遇风则其声砰击如雷,舟楫往来,重防阴碛。益东南大海港
北魏太和十九年(495)置,治所在汝南郡新息县(即广陵城,今河南息县)。南朝梁大通元年(527)改为西豫州。太清元年(547)改为淮州。东魏武定七年(549)复为东豫州。辖境相当今河南息县、淮滨二县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