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末郡
隋大业五年(609)置,治所在且末城(今新疆且末县城西南)。隋末废。
隋大业五年(609年)置,治且末城(今新疆且末县西南)。辖境相当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安迪尔河以东、若羌县以南的大部分地区。隋末废。
隋大业五年(609)置,治所在且末城(今新疆且末县城西南)。隋末废。
隋大业五年(609年)置,治且末城(今新疆且末县西南)。辖境相当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安迪尔河以东、若羌县以南的大部分地区。隋末废。
秦置,属砀郡。治所即今河南夏邑县。西汉改为栗侯国。古县名。秦置,治今河南省夏邑县。属砀郡。西汉为栗侯国,属沛郡。东汉废。《史记·项羽本纪》:秦二世二年(前208年),“章邯军至栗”,即此。
①十六国前秦置,治所在今甘肃兰州市境内。《资治通鉴》: 东晋咸安元年 (371) 二月,“都督秦、晋、凉、雍州诸军事”。胡注: “前此未有晋州;凉之张氏分西平界置晋兴郡,秦盖于此置晋州也。”后废。②北
亦名金台山、金堂峡山。在今四川金堂县南二十里。东晋常璩 《华阳国志·蜀志》: 新都县“有金堂山,水通于巴”。《元和志》 卷31金堂县:“以县界连金堂山,故以为名。”
即今贵州黄平县西北一碗水乡。《清一统志·镇远府》 “在城铺” 条下: 又有 “碗水” 等铺。
清初改龙潭宣抚司置,属散毛宣抚司。治所在今湖北咸丰县北二十里龙潭司乡。雍正十三年(1735)废。明龙潭安抚司,清称龙潭土司。治今湖北省咸丰县西北。雍正十三年(1735年)裁。
在今河南商丘县南。《左传》:哀公二十六年(前469),“大尹兴空泽之士千甲,奉公自空桐入如沃宫”。杜注:“宋都内宫名。”
在今广西北流市东北勾漏山主峰下。《方舆纪要》卷106:勾漏山,“《志》云:勾漏洞天,四面石山回绕。其中忽开,平野数里。洞在地上,不烦登陟,外微敞豁, 中有暗溪, 穿贯而入”。包括宝圭、玉阙、白沙、桃源
金置,属平乡县。即今河北广宗县治。《元史·地理志》: “宪宗分洺水民户之半于武道镇,置司总管。五年以武道镇置广宗县。” 《清一统志·顺德府》 云: 《元史· 地理志》 中 “武道即道武之讹”。古镇名。
即今青海省东部之青海湖。《水经·河水注》: “湟水又东南径卑禾羌海,北有盐池。阚骃曰: (临羌) 县西有卑禾羌海者也,世谓之青海。”古湖泊名。即今青海省青海湖。阚骃《十三州志》载:“临羌县西有卑禾羌海
在今福建诏安县西北。清乾隆八年(1743)设诏安营游击守备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