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东莱山

东莱山

即莱山。《史记·封禅书》 称:齐有八神山,“六曰月主,祠之莱山”。韦昭曰:“在东莱长广县。”《孝武本纪》作“东莱”,曰:“天下名山八,而三在蛮夷,五在中国。中国华山、首山、太室、泰山、东莱,此五山黄帝之所常游,与神会。”《汉书·地理志》记“莱山”有二:一在东莱郡黄县,一在琅邪郡长广县(后汉划属东莱郡)。长广县故治在今山东莱阳市东,则莱山应在今莱阳市境;黄县则在今山东龙口市东南黄城镇。《元和志》卷11登州黄县载:莱山“在县东南二十里”。王先谦《汉书补注》认为,莱山本在长广(今山东莱阳),宣帝时移祀黄县(今山东龙口市黄城镇)东南。


猜你喜欢

  • 枋桥

    即今台湾台北县东板桥市。清光绪 《台湾地舆总图》 淡水县图: 台北府淡水县东有枋桥街。即今台湾省台北县驻地板桥市。清乾隆年间大陆移民至此垦殖,在东侧小溪上架一木板为桥,因称其地为枋桥。后移民渐增,多为

  • 广通县

    ①隋开皇初改齐通县置,属嘉州。治所即今四川眉山县。仁寿元年(601)改为通义县。②元至元十二年(1275)改路赕千户置,属南安州。治所在今云南禄丰县西六十六里广通镇。民国《广通县查报省志资料册》:“元

  • 米市

    即今四川喜德县东南米市镇。1938年为宁东设治局驻地。“米市”,彝语意为黄色蚂蝗多的地方。

  • 多田县

    唐武德四年(621)置,属思州。治所在今贵州思南县西北四十五里。贞观八年(634)属费州。《旧唐书·地理志》 多田县:“以土地稍平,垦田盈畛,故以多田为名。”北宋废。古县名。唐武德中置,治今贵州省思南

  • 冕山

    ①在今江西余干县东。《明一统志》 卷50饶州府: 冕山 “在余干县东五里。相传隋末林士弘退保余干,敌至,市民避居此山得免于难,遂名免山。后人以邑有冠山,又因有吴楚冠冕之名,改曰冕山”。②在今四川喜德县

  • 景陵县

    五代晋天福初改竟陵县置,为复州治。治所即今湖北天门市。北宋熙宁六年 (1073) 改属安州。元祐初复为复州治。南宋绍兴三年 (1133) 为荆湖北路安抚使驻地。元属沔阳府。明属沔阳州。清属安陆府。雍正

  • 狐苏县

    西汉置,属辽西郡。治所在今辽宁朝阳县东南小溪河北松树咀子。东汉废。古县名。西汉置,治今辽宁省朝阳市东南松树嘴子。属辽西郡。东汉废。

  • ①西周初封国,姬姓。在今河南焦作市西南十五里府城村。《左传》: 僖公二十四年 (前636),富辰曰: “昔周公吊二叔之不咸,故封建亲戚以蕃屏周……郜、雍、曹、滕,……文之昭也。” 杜注: “雍国,在河

  • 安福州

    元元贞元年(1295)升安福县置,属吉安路。治所即今江西安福县。明洪武初仍降为安福县。元元贞元年(1295年)升安福县为州,治今江西省安福县。属吉安路。辖境相当今江西省安福县地。明洪武初复降为县。

  • 狮子滩

    在今湖南黔阳县西南沅江中。《方舆纪要》卷81黔阳县 “黔江” 条下: “县 (治今黔城镇) 南三里有狮子滩,水势深阔,湍流潋滟。” 《清一统志·沅州府一》: 狮子滩 “下有伏石,状如狮子,因名。水流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