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中都

中都

①春秋晋邑,后属赵。在今山西平遥县西南。《左传·昭公二年》:齐陈无宇送女致少姜,晋平公“执诸中都”。《史记·秦本纪》:秦惠文王更元九年(前316),“伐取赵中都、西阳”。均此。秦置中都县。

②春秋鲁邑。在今山东汶上县西四十里。《史记·孔子世家》:“定公以孔子为中都宰。”即此。《水经·汶水注》:“淀水西南出谓之巨野沟, 又西南径致密城南。《郡国志》曰:须昌县有致密城,古中都也,即夫子所宰之邑也。”

③在今河南沁阳县东北。《魏书·地形志》:州有中都城。《水经·沁水注》:沁水“又东径中都亭南”,即此。

④都名。(1)唐因蒲州为东都洛阳和西都长安的交通枢纽,开元九年(721)正月升为河中府,建号中都。故址在今山西永济市蒲州镇。七月罢中都,复改蒲州。(2)唐大中十三年(859),南诏王世隆称帝,改阳苴咩城(今云南大理市北二十六里大理古城)为中都。(3)亦称高丽中都城。即今吉林集安市。《辽史·地理志》:“桓州,高丽中都城。……高丽王于此创立宫阙,国人谓之新国。”(4)金贞元元年(1153)迁都燕京,改燕京析津府为中都大兴府。故址相当今北京宣武区西部大半。蒙元初名燕京,至元元年(1264)复名中都。四年(1267)改筑新城于旧城东北,遂定都于此,即今北京城的前身。元至元九年(1272)改称大都。(5)蒙古世祖中统三年(1262)于隆兴路(今河北张北县)建行宫,至大元年(1308)建中都于此。四年(1311)废。(6)明洪武二年(1369)以太祖生地临濠府为中都,建中都城。在今安徽凤阳县城西北隅,凤凰山南。有城三重,外城周30.45公里,中城周7.74公里, 内城周3.7公里。内城墙高约15米,城内殿宇壮丽,雕饰奇巧,为我国古代最华丽的都城建筑之一。七年(1374)改府名凤阳。现中都城仅存遗址。1982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古邑名。(1)春秋晋邑,战国属赵。在今山西省平遥县西南。《左传》昭公二年(前540年):齐陈无宇送女,致少姜,“谓陈无宇非卿,执诸中都”;《史记·秦本纪》:“伐取赵中都、西阳”。皆即此。一说在今介休市东南。(2)春秋鲁邑。在今山东省汶上县西南次丘村西。《史记·孔子世家》:“定公以孔子为中都宰。”即此。(2)古都名。(1)唐蒲州(即今山西永济市西南蒲州镇)为东都洛阳与西都长安间交通枢纽,开元九年(721年)置为中都,蒲州改为河中府。同年罢都、府,仍为蒲州。(2)南诏王世隆于公元859年称帝,改国号大理,其国都阳苴咩城(今云南大理市北大理)旧名西京,此时改称中都。(3)金贞元元年(1153年)迁都燕京,改燕京析津府为中都大兴府,在今北京城区西南隅。城周三十余里,四面城门各三。皇城位于大城内偏西部,内有宫城。贞祐二年(1214年)迁都南京(今河南开封市);次年,蒙古攻克中都,仍改称燕京。至元元年(1264年)复称中都。四年,改筑新城于旧城东北,遂定都于此,基本为今北京城的内城。九年改称大都。(4)元至大元年(1308年)于旺兀察都行宫立。在今河北省西北沙城。四年罢。(5)明洪中中武二年(1369年),以太祖生地临濠府(治今安徽凤阳县东北临淮关)为中都。

金中都城平面示意图

明中都遗址图


猜你喜欢

  • 叠山

    又名重山。在今江西上饶、横峰二县之北。《方舆纪要》 卷85广信府上饶县: 重山 “在府城北。其脉由灵山来, 重峦叠��, 岧峣峻绝。 谢枋得因以叠山为称”。

  • 卜龙山

    在今云南弥勒县南五里。《方舆纪要》卷115弥勒州: 卜龙山在“州南五里。旧部笼部千户所置于此。叠嶂重峦,环绕州治”。

  • 南会州

    唐武德四年 (621) 改会州置,治所在汶山县 (今四川茂县)。辖境相当今四川茂县、汶川、北川等县地。贞观八年 (634) 改为茂州。唐武德四年以会州改名,治汶山县(今四川茂县)。辖境约当今四川省茂县

  • 双甸镇

    即今江苏如东县西六十八里双甸镇。清光绪《江苏全省舆图》:如皋县东有“双甸”。在江苏省如东县西南部、江海河两岸。面积128平方千米。人口7万。镇人民政府驻双甸,人口1万。清名双甸,又名双店。1912年定

  • 道岩山

    又名香炉山。在今湖南平江县东九十里。《舆地纪胜》 卷69岳州: 道岩山 “有天池。又有两峰,南曰席帽,北曰云盖。中有断石,云许旌阳试剑之所”。《岳州风土记》 载: “香炉山岩在县东。下有老子祠。上有仙

  • 普乐州

    元至元十七年 (1280) 以��鹿部置, 属德平路。治所在今四川盐源县境。二十七年 (1290)废。

  • 博茂镇

    即今广东吴川市东南博茂。《明史·地理志》 茂名县: “又西南有博茂巡检司,后废。”

  • 西吉屿

    在今台湾省澎湖县东南。清蒋毓英《台湾府志》卷3:西吉屿“横直不上里许”。

  • 大廉县

    南朝陈置,属龙苏郡。治所在今广西合浦县东北曲樟乡。隋大业初废。唐武德五年(622)复置,属越州,寻属廉州。北宋开宝五年(972)并入合浦县。古县名。南朝陈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合浦县东北。属龙苏郡。隋

  • 抚纳县

    南朝宋置,属新宁郡。治所在今广东高要市南。隋大业初废。唐武德初复置, 属端州。后废。古县名。南朝宋置,治今广东省高要市南。属新宁郡。隋大业初废入博林县。唐武德五年(622年)复置,属端州。后又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