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乌思

乌思

元、明对今西藏前藏地区的译称。《元史·百官志三》 载:元宣政院依西藏地理建制,分为乌思、藏、纳里速古鲁孙等三路。明沿元制,分为乌思、藏及俄力思。乌思即前藏,约当今拉萨辖区、山南地区、那曲地区南部及林芝地区西部。


猜你喜欢

  • 暑州

    唐置羁縻州,属安南都护府。治所在今老挝甘蒙省东北甘索班一带。后废。

  • 喜鲁林

    亦作喜楼里。明为乞勒尼卫治。在今黑龙江省抚远县西喜鲁林古城。光绪 《吉林通志》 卷17:混同江南岸旧设噶珊有 “喜鲁林”。

  • 红香炉汛

    清置,属大鹏营。在今香港之香港岛东。有千总驻防。

  • 可州

    ①唐贞观八年(634)改西义州置,为羁縻州,属松州都督府。治所在今四川若尔盖县东境。后废。②唐永徽二年(651)置羁縻州,属茂州都督府。治所在今四川汶川县西南邛崃山附近地区。北宋曾公亮《武经总要前集》

  • 冻噶尔宗

    又作洞呷、洞嘎。治所即今西藏日喀则市北东嘎。“冻噶尔”,藏语意为白山梁。

  • 波多宗

    又作旁多宗。即蓬多城。今西藏林周县北旁多。

  • 毗桥河

    即今四川新都县南八里毗河。东流至金堂县注入沱江。《元丰九域志》 卷7: 新都县有毗桥水。《方舆纪要》 卷67新都县: 毗桥河在 “县南八里。出灌县,下流入金堂河。或云湔水之支流也。《旧志》:怀安军有中

  • 堂阳镇

    北宋皇祐四年 (1052) 改堂阳县置,属南宫县。在今河北新河县西北。

  • 哈剌察卫

    明正统 (1436—1449) 后置,属奴儿干都司。在今俄罗斯阿穆尔州结雅河中游一带。后废。

  • 溹涫水

    即今桑干河。 《水经·㶟水注》: “㶟水又东北流,左会桑干水,县西北上下,洪原七轮,谓之桑干泉,即溹涫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