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九龙镇

九龙镇

北宋置,属丽水县。在今浙江丽水市西南二十四里平原乡驻地九龙村。


(1)古镇名。即今浙江省丽水市西南九龙。北宋属丽水县。(2)今镇名。(1)在河北省涞水县北部。面积231平方千米。人口1.6万。镇人民政府驻北庄,人口910。因处小西河之北,故名,1953年设北庄乡,1958年划入镇厂公社。1961年析置北庄公社,1983年复乡,1993年与庄里、罗古台乡合并设九龙镇。产玉米、谷子。有橡、桦、杨等用材林,并产核桃、花椒、山杏。有砖瓦、食品加工等厂和铅、锌矿。京张公路经此。古迹有明长城、龙门峡摩崖石刻等。(2)在江苏省泰州市海陵区西部、新老通扬运河间,西邻江都市。面积30平方千米。人口2.5万。镇人民政府驻九龙,人口2900。镇境内有九里沟,镇名九龙,寓“兴旺发达”之意。1958年设洋桥公社,此后数次分别隶属泰州市、泰县。曾名泰西公社、泰西乡。1984年划归泰州市,1994年撤泰西乡改置九龙镇。产稻、小麦、油菜籽、淡水鱼等。有机械、电解化工、鬃刷、自行车配件等厂。江海公路经此。(3)在安徽省阜阳市颍州区西部。面积42.8平方千米。人口3.9万。镇人民政府驻栗头店,人口850。以西临九龙沟故名。1958年属大田公社,1976年成立九龙公社,1983年改为九龙乡,1992年改置九龙镇。为区内粮食产区之一。产生姜、棉花、蔬菜。阜临公路经此,交通便利。(4)在江西省余干县西南部。面积116平方千米。人口3.5万。镇人民政府驻九龙埠,人口 1870。明洪武年间邻村瓜畲王姓迁此建村,以处九龙河西岸得名九龙埠。1950年属九龙、燕湖等乡,1959年设九龙公社,1984年改乡。2001年禾斛岭镇并入改置九龙镇。产稻、棉花、花生。有石灰石、沙金等矿。有农具、机砖、毛纺、麻袋、榨油等厂。有公路接206国道。(5)在山东省胶州市南部。面积70.1平方千米。人口3.1万。镇人民政府驻夼集,人口3500。传唐末郭氏由外地避难来此定居立村。自明、清以来是胶城居民烧柴的集散地,加之地势低洼,故名柴路夼,又因距胶州城25里而名二十五里夼,后更名夼集。1948年为龙山区,1958年改公社,1984年建夼集乡,1993年置九龙镇。以境内九龙山得名。产小麦、玉米、花生等,特产龙山花生。有氨基酸、家用化工、地毯、鬃制品、服装、机械、面粉、建材、建筑等厂。204国道、胶陈公路经此。(6)在广东省英德市西部。面积213平方千米。人口5.4万。镇人民政府驻九龙街,人口2170。因境内有九座长形山峰,传说由九条巨龙变成,故名。建国初属英德县四区。1958年属卫星公社,随后析置九龙公社。1984年改区,1987年置镇。地处连江支流水边河上游,属石灰岩丘陵,峰林地形发育。主产稻、玉米,并产花生、大豆等。是市主要产粮区之一。豆腐、腐竹有名。有九龙硫铁矿场。镇区是市较大集镇之一。浛六公路经此。(7)在重庆市九龙坡区东部。面积9平方千米。人口1万。镇人民政府驻兴胜路。因境内地名九龙坡而得名。1949年前属重庆市第十七区和巴县马王乡分辖。1952年马王乡划归重庆市第四区(九龙坡区)。1958年马王、人和等六乡合并成立人和公社。1961年划出原马王乡建立九龙公社,1983年改乡,1993年置镇。农产以蔬菜为主。有机械、化工、印刷、建材等厂。石桥铺—杨家坪、杨家坪—大渡口等城区公路在此交会。(8)在四川省绵竹市中部。面积44平方千米。人口1.2万。镇人民政府驻九龙,人口1500。清道光时建,有九丘起伏如龙,建有九龙寺而名。1949年为九龙乡,1958年为九龙公社,1984年复为九龙乡,1994年设九龙镇。有煤矿、酒厂等。为山区药材集散地。有公路通县城。(9)在四川省金堂县中部。面积60平方千米。人口2万。镇人民政府驻同兴场,人口500。明代建场,寓意与淮口镇共同兴旺得名。1949年为同兴乡,1958年并入沱江公社,1961年析置同兴公社,1983年改乡,1992年悦来乡并入,1995年置九龙镇。盛产棉花、柑橘、甘蔗。特产中药材川芎、沙参。有榨油、轧花、酿酒等厂。金乐公路经此。沱江通航运。有云顶山寺、鳖灵寺等古迹和小云顶山风景区。(10)在四川省岳池县中部偏东。县人民政府驻地。面积75平方千米。人口11.7万。镇人民政府驻九龙,人口4.1万。因九龙堰得名。明洪武初起历为县治。1949年为东城、南城、西城、北城四镇。1950年并旧镇为城关区,1957年置城关镇。1992年更名九龙镇,自生、杜家、银塔、高垭、洗马、龙藏六乡并入。产油菜籽、水果、蚕茧、蔬菜、花生。有纺织、丝绸、机械、塑料、水泥预制、酿酒、粮食加工等厂。为县工业及商贸集中地。岳武、南前公路经此。名胜古迹有翠湖公园、凤山公园、白塔、赵椿桥、千佛岩。(11)在四川省邻水县南部。面积60平方千米。人口5.2万。镇人民政府驻九龙,人口1万。清代建场。取地舆九条龙脉为名。1950年置九龙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改乡,1986年置镇。1993年新合、石鼓二乡并入。产甘蔗、榨菜、烟叶、辣椒、油菜籽。有机械、粮食加工、酿酒、榨菜加工、农机等厂。为江北、长寿两县毗邻乡村农副产品集散地。通公路。(12)在云南省罗平县中西部。面积323平方千米。人口4.7万。镇人民政府驻牛街,人口约1200。清代原九龙桥建桥处上下有九个沙洲,列布江心,状若游龙,桥建成后,遂名九龙桥。此河原名喜旧溪河,桥成后遂更名为九龙河,镇以河名。1933年称九龙乡。1951年分属罗平县四、六区,1952年为五区,1953年为四区。1958年为九龙公社,1961年分属牛街、腊庄、以洪公社。1963年合为牛街区,1970年为牛街公社,1984年复区。1988年改乡,2001年置镇。森林覆盖率达28.7%。产稻、玉米、小麦、烤烟、油菜籽,特产生姜、干姜块。有电站、农科站、林业站。南昆铁路和黄八公路经此。名胜古迹有九龙河瀑布群、南祥寺、羊洞旧石器时代遗址。


猜你喜欢

  • 张绥铁路

    即京绥铁路张家口(今河北张家口市)至归绥(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段。1921年建成。

  • 神女峰

    亦名望霞峰、美人峰。在今四川巫山县东长江北岸,为巫山十二峰之一。南宋陆游 《入蜀记》:“十二峰者不可悉见,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宜为仙真所讬。” 历代咏神女峰之诗篇甚多,如唐刘禹锡 《巫山

  • 辽东属国

    东汉安帝时分辽东、辽西二郡地置,属幽州。治所在昌黎县(今辽宁义县)。辖境相当今辽宁葫芦岛市以东,辽河下游以西、大凌河中、下游一带。三国魏改为昌黎郡。东汉安帝时分辽东、辽西两郡地置,治昌黎县(今义县)。

  • 狮滩桥镇

    即今四川合川市东北狮滩镇。清光绪《合州志》 卷4: 狮滩桥 “距城六十里”。

  • 渭齿化溪

    又作喟齿化溪。在今云南会泽县西南。《清一统志· 东川府》: 渭齿化溪 “在 (会泽) 县西南一百里。经绛云露山下必枯热甸北,流入金沙江”。

  • 卢津关

    在今河南范县南古黄河北岸。《水经·河水注》:“北岸有新台,鸿基层广,高数丈,卫宣公所筑新台矣。《诗》齐姜所赋也。为卢关津。台东有小城,崎岖颓侧,台址枕河,俗谓之邸阁城。疑故关津都尉治也。”

  • 大鱼关

    明永乐中置,属平武县。在今四川北川县西北开坪羌族藏族乡(大鱼口)。明曹学佺《蜀中广记》卷53:“嘉靖二十三年,木瓜寨勾引白草番反,为之响导,事平,止许岁至小河领赏,不得度大鱼关。”

  • 陁和镇

    唐置,属嘉州。在今四川峨边彝族自治县。北宋废。即今四川省峨边县。唐仪凤三年(678年)至天授二年(691年)置罗目县于此。

  • 张岳镇

    在今山西运城市西北张岳村。《清一统志·蒲州府》:张岳镇“在猗氏县东二十里”。

  • 涟东县

    1941年苏北革命根据地由涟水县盐河以东地析置,属盐阜区。治所在大程集 (今江苏涟水县东北二十六里大镇)。因在涟水县东而得名。1949年4月属苏北行署区。1950年撤销,并入涟水县。旧县名。盐阜抗日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