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资孔驿
在今贵州盘县特区西南八十里红果镇。地当黔滇孔道。明天启二年(1622),水西安邦彦反,西出侵掠,云南抚臣闵洪学遣兵援黔,收复此驿。民国时置县佐于此。
在今贵州省盘县西南。地当黔滇孔道。明天启二年(1622年),水西安邦彦反,西出侵掠,云南抚臣闵洪学遣兵援黔,收复此驿。
在今贵州盘县特区西南八十里红果镇。地当黔滇孔道。明天启二年(1622),水西安邦彦反,西出侵掠,云南抚臣闵洪学遣兵援黔,收复此驿。民国时置县佐于此。
在今贵州省盘县西南。地当黔滇孔道。明天启二年(1622年),水西安邦彦反,西出侵掠,云南抚臣闵洪学遣兵援黔,收复此驿。
西汉置,属左冯翊。治所在今陕西白水县西北二十八里。三国魏属冯翊郡。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 废。
①金贞祐二年 (1214) 改马邑县置,治所在今山西朔州市东北三十三里马邑村。辖境相当今山西朔州市及山阴县部分地。元复改马邑县。②即今陕西延长县东南赵家河村。本宜川县地,1937—1948年革命根据地
即今贵州三都水族自治县。清雍正十二年(1734)于此置三角独山州州同。1913年改为三合县。1941年与都江县合并,改设三都县。1956年改为三都水族自治县。
1913年改龙州府置, 为广西镇南道治。治所即今广西龙州县。1928年直属广西省。1937年改为龙津县。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南边境。属崇左市。面积 2317 平方千米。人口26.9万,94.5%为壮族。
集镇名。即今湖南澧县西合口。《清一统志·澧州》 “津市”条:“合口市,在州西四十里。”
在今湖北天门市西北五十里。《新唐书·陆羽传》:天宝中“庐火门山”。《方舆纪要》卷77景陵县:天门山“亦名火门山。相传光武行兵,举火夜度处也。俗忌火故曰天门”。《清一统志·安陆府》:火门山“去天门山里许
在今甘肃徽县西。《魏书·肃宗纪》:北魏正光五年(524),“(莫折)念生遣其都督杨伯年、樊元、张朗等攻仇鸠、河池两戍”。
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西北二十里大青山南麓。由明代所建庆缘寺及清代所建广寿寺、长寿寺、法禧寺、罗汉寺等五座庙宇组成。“乌素图”,蒙古语意为“水很多”。附近树木茂盛,春夏时节风景优美,为市郊游览胜地。
明洪武二十六年 (1393) 分贵州卫置,属四川都司。治所即今贵州贵阳市。永乐间改属贵州都司。清康熙二十六年 (1687) 废。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置,治今贵州省贵阳市。属贵州都司。清康熙二十
即今福建福鼎县南白琳镇。由陆路赴霞浦县必经此。产白琳工夫名茶。清《乾隆内府舆图》:福鼎县南有白琳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