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亦集乃路

亦集乃路

元至元二十三年(1286)改西夏黑水镇燕监军司置,属甘肃行省。治所在亦集乃城(今内蒙古额济纳旗东南哈日浩特)。辖境相当今内蒙古额济纳旗。“亦集乃”即西夏语“黑水”之意。元于其地屯田,发新军二百人凿合即渠溉田。《明史·冯胜传》:洪武五年(1372),讨扩廓帖木儿,“至甘肃,元将上都驴迎降。至亦集乃路,守将卜颜帖木儿亦降”。即此。后废。


亦集乃,又译亦即纳。西夏语意为“黑水”。原为西夏黑水城,为西夏西北部军事重镇,十二监军司之一黑水镇燕监军司治所,即今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东南哈拉浩特古城。元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于此置亦集乃路,蒙古语称为哈拉和托,意为“黑城”。辖境约当今额济纳旗境。元于此开凿合即渠,屯田90余顷。为元代自河西走廊通往漠北地区驿路上的重要枢纽。明初废。20世纪初,俄国人科兹洛夫(Пётр Кузьмич Козлов,1863—1935)和英国人斯坦因(Aurel Stein,1862—1943)先后来此城遗城盗掘,发掘出大量西夏文资料及大批佛画。亦集乃路(黑水城)遗址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450米,南北宽380米,城垣高9米。东西两面开城门,并建瓮城,四面城墙均筑马面。


猜你喜欢

  • 董城

    在今湖北孝昌县北。《舆地纪胜》 卷77德安府: 董城,“ 《旧经》云: 志阳县城本名董城。因孝子董黯得名”。《晋书·朱伺传》: 建兴中,朱伺潜军袭破陈声,“声东走,保董城”。即此。

  • 模壁

    在今陕西宝鸡市西南七十里。《资治通鉴》:五代汉乾祐元年 (948),凤翔帅王景崇归蜀,蜀将安思谦接之,屯右界,遣别将申贵 “将兵二千趣模壁”,即此。在今陕西省宝鸡市西南。《资治通鉴》:五代汉乾祐元年(

  • 巴阳水驿

    在今四川云阳县西。明嘉靖《云阳县志》卷上:巴阳水驿在“县西五十里”。《清一统志·夔州府二》:巴阳驿“在云阳西六十里。一名小彭驿。以彭溪为名”。

  • 熙平水

    即兴平水。在今广西阳朔县东北三十里。《水经·漓水注》: “漓水又南得熙平水口,水源出县东龙山,西南流径其县南……又西注于漓水。”

  • 大原

    又作太原、大卤。在今山西太原市一带。《穀梁传·昭公元年》:“中国曰大原,夷狄曰大卤。”(1)古地区名。又称大卤。在今山西省太原市一带。《左传》昭公元年(前541年):“晋中行穆子败无终及群狄于大原。”

  • 巴里坤

    即巴尔库勒。今新疆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清雍正七年(1729)建城。九年(1731)设安西厅,乾隆三十八年(1773)升为镇西府,咸丰五年(1855)改为镇西厅。1913年改镇西县。1953年改名巴里坤

  • 安阳城

    ①在今山东曹县东。《史记·项羽本纪》:宋义救赵,“行至安阳,留四十六日不进”。又,《傅宽传》:傅宽“从攻安阳、杠里”。《正义》谓“今宋州楚丘县西十里安阳故城是也”。②在今河南陕县东南硖石乡西四十里。《

  • 大通军

    五代晋天福四年(939)置,治所在大通城(今河南滑县东北)。《旧五代史·晋书·高宗纪》:天福六年(941),“诏以胡梁度月城为大通军,浮桥为大通桥”。

  • 庆成军

    北宋大中祥符四年(1011)置,属河中府。治所在荣河县(今山西万荣县西南宝井村)。熙宁元年(1068)废。北宋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置,治荣河县(即今山西万荣县西南荣河)。辖境相当今山西省万荣、河

  • 邻山县

    治所在今四川大竹县东南。《宋史·地理志》 作“隣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