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甘渡
即今四川泸州市东北小市渡,为沱江津渡。以旧时有余甘树,故名。《舆地纪胜》卷153泸州:余甘渡,“余甘碧实圆脆,峰门渡口倚岸成林。鲁国先生题泸川县楼,所谓余甘渡头客艇是也”。
即今四川泸州市东北小市渡,为沱江津渡。以旧时有余甘树,故名。《舆地纪胜》卷153泸州:余甘渡,“余甘碧实圆脆,峰门渡口倚岸成林。鲁国先生题泸川县楼,所谓余甘渡头客艇是也”。
隋开皇十六年(596)降大庾县置,属南康县。在今江西大余县东二里。唐神龙元年(705)升为大庾县。
在今四川南充市东北搬罾镇。《舆地纪胜》卷156顺庆府:宕渠城“在南充县北四十里,即石苟坝城也”。《方舆纪要》卷68顺庆府南充县“安汉城”条下:“宕渠城在府北四十里。一名石苟坝城。《五代志》:西魏平蜀于
夏、西周方国。在今山东莱州市西北。《左传·襄公四年》:寒浞“处浇于过”。杜注:“东莱掖县北有过乡。”《史记·夏本纪》 正义引《括地志》:“故过乡亭在莱州掖县西北二十里。”古国名。猗姓。寒浞封其子浇于此
即今福建浦城县西北七十里九牧乡。清雍正十年(1732)庙湾巡司移驻于此。在福建省浦城县西北部,闽、浙、赣三省交界处。面积151平方千米。人口1.2万。镇人民政府驻九牧,人口 1650。地当闽、浙孔道要
在今甘肃岷县西南。《方舆纪要》卷60岷州卫:木昔寨“在卫西南十里……官军戍守处”。《清一统志·巩昌府》:木昔砦“在岷州西南十五里”。
即甾川国。西汉文帝十六年 (前164) 分临淄郡东部置,封齐悼王子贤为菑川王,都剧县 (今山东寿光市南三十里)。封域较大,北濒勃海,南至今临朐县。景帝三年 (前154) 因参加七国叛乱,贤被诛,徙济北
1945年改新源设治局置,属新疆省。治所即今新疆新源县。1946年改名新源县。旧县名。1945年由新源设治局升县,并更名巩乃斯。以贯穿境内的巩乃斯河而命名。治那里格(今新疆新源县驻地新源镇)。1946
在今安徽寿县东南。《宋书·殷琰传》:南朝宋泰始二年(466),“(刘)勔与诸军分营城外,黄回立航渡肥水,(杜)叔宝遣马步三千,欲破航,并栅断小岘埭,回击大破之,焚其船栅”。即此。
东魏武定七年(549)置,属沭阳郡。治所即今江苏沭阳县。南朝陈太建五年(573)为沭阳郡治。北周建德七年(578)改为沭阳县。古县名。东魏武定七年(549年)置,治今江苏省沭阳县。为沭阳郡治。北周建德
在今贵州盘县特区东。《方舆纪要》 卷121普安州 “亦资孔驿” 条下: “保甸铺在州东。(明) 宏 (弘) 治十一年,官军讨普安乱贼,营于保甸铺侧,为贼所袭,死者甚众。”在今贵州省盘县南保田。明弘治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