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善冲 (衝) 关
一作修善关。在今河南新县西南。《方舆纪要》 卷50光山县 “白沙关” 条: 修善冲关“在县西南百二十里”。两山耸峙,关扼山中。
一作修善关。在今河南新县西南。《方舆纪要》 卷50光山县 “白沙关” 条: 修善冲关“在县西南百二十里”。两山耸峙,关扼山中。
在今陕西汉阴县东。《清一统志· 兴安府一》 引 《 (兴安) 州志》: “县东三里有池龙沟,内有长啸崖,峭壁数十仞。明嘉靖中,有僧辟 一洞,曰朝阳洞。洞东一泉,从岩穴流出,名曰洗心泉。”
元至元十三年 (1276) 置,属陆凉州。治所在蔡村 (今云南陆良县西南二十六里河纳)。明永乐初废入陆凉州。古县名。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置,治今云南省陆良县西南河纳村。属陆凉州。明永乐初废。
①明洪武初置道州千户所,寻改为宁远卫。治所即今湖南道县。后废。②明宣德三年(1428)分广宁前屯、中屯二卫地置,属辽东都司。治所在汤池(今辽宁兴城市)。辖境相当今辽宁兴城、葫芦岛二市地。为明山海关外战
①在今安徽望江县东北四十里,为武昌湖东半部。《方舆纪要》 卷26望江县 “漳湖” 条下: 武昌湖 “又东十里为青草湖,相接者曰白上湖,会上流诸水,其涨弥天,又东北汇于漳湖,导流为埭沟河,达府西皖口入江
明永乐五年 (1407) 属交趾布政司。治所在古藤县 (今越南清化省弘化)。辖境相当今越南中部清化省地。宣德二年 (1427) 以后地入安南。
唐武德五年 (622) 置,属山州。治所在今越南清化省清化县南境。贞观元年 (627) 废入建初县。
即今广东英德市西北浛洸镇。明正德九年(1514)置巡司于此。
即今河北玉田县东南雅鸿桥镇。《清 一统志·遵化州》: 雅鸿桥 “在丰润县西四十三里,与玉田县接界,还乡河至此与梨河合。旧设管河县丞,本朝嘉庆十二年裁,改设主簿驻此”。
南朝宋孝武帝分安陆县置,属江夏郡。治所在今湖北孝昌县北。因孝子董黯立名。明帝时为南义阳郡治。西魏为岳州岳山郡治。隋大业初属安陆郡。唐属安州。元和三年(808)废。咸通中复置,五代唐同光二年(924)改
亦名葛仙山、葛家山。在今四川彭州市北四十里。《寰宇记》 卷73九陇县: 葛璝山 “在县北四十八里。《周地图记》 云: 上有葛永璝祠。永璝学道于此山”。《新唐书· 王勃传》: “客剑南。尝登葛璝山旷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