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兴安县

兴安县

①西晋太康元年(280)改建兴县置,属临贺郡。治所在今广西贺县东北桂岭镇。南朝宋属临庆国。齐复属临贺郡。隋开皇十八年(598)改为桂岭县。

②西晋永嘉七年(313)改晋兴县置,治所在今江西余江县东北锦江镇。后废。

③东晋太元十五年(390)置,属晋寿郡。治所即今四川广元市。南齐为东晋寿郡治,北魏又为西益州治,南朝梁为黎州治。西魏复为西益州治。北周为晋寿郡及利州治。隋开皇十八年(598)改为绵谷县。

④南朝宋元嘉十二年(435)以侨流置,属南晋寿郡。治所在今四川彭州市西北。南齐废。

⑤隋仁寿初置,属桂州。治所在今广西永福县西南四十里。大业初废。唐武德四年(621)复置,至德二年(757)改为理定县。

⑥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以避太宗讳,改全义县置,属桂州。治所即今广西兴安县。南宋属静江府。元属静江路。明属桂林府。民国初属广西桂林道。1928年直属广西省。

⑦蒙古至元二年(1265)改兴化县置,属兴州。治所在今河北承德市西南滦河镇西南。明废。

⑧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改横峰镇置,属广信府。治所即今江西横峰县。民国初属江西豫章道。1914年改名横峰县。


(1)古县名。(1)西晋太康初改建兴县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东北桂岭。属临贺郡。隋开皇十八年(598年)又改为桂岭县。(2)西晋永嘉七年(313年)改晋兴县置,治今江西省余江县东北晋兴乡。属鄱阳郡。后废。(3)东晋太元中置,治今四川省广元市。属晋寿郡。隋开皇十八年改为绵谷县。(4)隋仁寿初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永福县南土城。属桂州。大业初废。唐武德四年(621年)复置,至德二载(757年)改名理定县。(5)蒙古至元二年(1265年)改兴化县置,治今河北省承德市滦河镇喀喇河屯旧址,一说今隆化县西皇姑屯土城子。为兴州治。明洪武初废。(2)古旧县名。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析弋阳、上饶、贵溪三县地置,治今江西省横峰县。属广信府。清因之。1914年因与广西省兴安县重名,改名横峰县。以县治原名横峰寨、县境有横峰山而得名。(3)今县名。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属桂林市。面积 2344 平方千米。人口37.1万。辖6镇、4乡。县人民政府驻兴安镇。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由全义县改为兴安县,因避太宗讳,取“兴旺安定”意得名。唐武德四年析始安县置临源县,治今兴安镇。大历三年(768年)改临源县为全义县,属桂州。五代晋开运三年(946年)置溥州,改全义县为德昌县。北宋乾德元年(963年)废溥州,又改德昌县为全义县。太平兴国二年改全义县为兴安县,先后属桂州、静江府。元属静江路。明、清属桂林府。1913年属漓江道,1914年属桂林道。1926年直隶广西省。1949年属桂林专区,1971年属桂林地区。1999年属桂林市。地处桂东北山地区中部、湘桂走廊中段。中、南部间有喀斯特石山,西北有越城岭,主峰猫儿山为广西最高峰。东南部为海洋山。湘江、海洋河、漠川河、漓江、大溶江流经境内。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农产以稻为主,林产有松、杉、毛竹、柑橘、白果、油茶、油桐等,为广西水果生产基地县和白果、毛竹主产区。矿产有煤、铁、铅、锌、钨、大理石、重晶石等。工业有罐头、电力、水泥、通讯设备、冶炼、化肥、塑料、农药、大理石等。湘桂铁路、322国道经此。古迹有灵渠、秦城遗址、古严关、乳洞岩、马坪古墓群、严关古窑址等,纪念地有红军堂、红军突破湘江纪念碑、乐满地游览区等。


猜你喜欢

  • 金河

    ①即古到刺山水。在今河北蔚县东。《清一统志·宣化府二》 引 《旧志》: “金河在蔚州东南七十里。发源小五台山,西北流入壶流河。其水映石如金,故名。”②即古芒干水。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南大黑河。《隋书·

  • 竹牛岭

    在今甘肃临洮县东。《宋史·王韶传》:熙宁五年(1072),攻蒙罗角、抹耳水巴等族,“(王)韶戒别将由竹牛岭路张军声,而潜师越武胜”。

  • 咸 (鹹) 池海

    一作盐池海。在今新疆哈密市南。《新唐书·地理志》 伊州伊吾县: “南二里有咸池海。” 《元和志》 卷40伊吾县: 咸池海 “在县南三百里,周回百余里。州东北四涧水并南流,至州南七八里合流为一水。侧近皆

  • 石榴园

    在今河南洛阳市西北。《资治通鉴》:唐宝应元年(762),仆固怀恩等攻击史朝义,“转战于石榴园、老君庙,贼又败”。在今河南省洛阳市西北。《资治通鉴》:唐宝应元年(762年)仆固怀恩等击史朝义,“转战于石

  • 大松湖

    在今湖北汉川县北汈汊湖内。《清一统志·汉阳府一》:大松湖“在汉川县北十八里,又北二里为小松湖,西接瓜子湖、五湖,北通杨子港”。

  • 南丁河

    即今云南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西之南汀河。《清史稿·地理志》 永昌府孟定土府: “南丁河,自缅宁入,纳无量山水,西南流,纳南卡、南路、南们、南底、南滚诸水,西径府北、折南入阿瓦。”

  • 涪陵水

    即涪水。今四川、贵州两省境之乌江。东晋常璩 《华阳国志· 巴志》: “枳县郡东四百里,治涪陵水会。” 《水经· 江水注》: “水乃延江之枝津,分水北注,径涪陵入江,故亦云涪陵水。”

  • 胡村堡

    在今山西垣曲县东南。《清一统志 ·绛州》: 胡村堡 “在垣曲县 (治古城镇) 东十里。……明嘉靖中筑”。

  • 宣乐县

    ①隋开皇十八年 (598) 改梁乐县置,属连州。治所在今广东阳山县南。大业初属熙平郡。大业末废。②唐武德五年 (622) 置,属齐州。治所在今广东怀集县西北。贞观元年 (627) 废。古县名。隋开皇十

  • 八乌笼

    即今四川九龙县西南八窝笼乡。清康熙四十年(1701)置八乌笼土百户。后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