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兴福镇

兴福镇

即今山东博兴县东南兴福镇。清道光《博兴县志》:东南有兴福镇。


(1)在山东省博兴县东南部。面积44平方千米。人口3.5万。镇人民政府驻兴福,人口1.9万。村始建于西汉初,后因村南建洪福寺,故名兴福庄。明洪武四年(1371年)曾名兴福街。清初改名兴福镇。1946—1957年设兴福区,1957年改乡。1958年成立兴福公社,1961年复区,1968年复为公社。1984年建兴福乡,1985年建镇。主产玉米、大豆、小麦、棉花,兼产甘薯、谷子、高粱、芝麻、蔬菜等。有制胶、建筑、建材、运输、厨房设备、工艺美术、黑白铁加工、扫帚加工等业,有编制簸箕、笸箩等传统手工业。博临公路经此。新建洪福园为黄河下游最大的碑林,汇集中外各界名人真迹。有新石器时代晚期村高古遗址。建有王桥烈士纪念亭。(2)在广东省蕉岭县中部、洋稠嶂北侧。面积55平方千米。人口2.2万。镇人民政府驻谢陂桥,人口 3320。因曾有兴福寺,镇由此得名。1949年设兴梅乡。1958年属梅县红旗二社,1962年属蕉岭蕉城公社,1976年改称东方红公社。1981年分设东方红、红岗两公社,1984年合设兴福区。1986年建乡,1993年设镇。地处蕉岭盆地中部的石窟河平原和丘陵区。主产稻,是县粮食主产区之一。建有两座水库和水电站。有建筑、水电、农副产品加工、石灰、砖瓦、家具等业。石窟河段设木材放运码头。205国道经此。


猜你喜欢

  • 傥骆谷

    傥谷与骆谷的总名。在今陕西洋县北。

  • 弥雄山

    在今云南嵩明县北三十里。《明一统志》卷86云南府: 弥雄山 “在嵩盟州北三十里。苍崖叠出,望之蔚然,土址肥饶,蔬菜繁夥。今名弥秀山”。

  • 高标山

    今四川乐山市城内之老霄顶。《舆地纪胜》卷146嘉定府: 高标山 “一名高望山。古备城库之基,即今万景山。府之主山,巍然高峙,万象在前,烟朝月夕,其景无尽”。北宋宣和中建万景楼于上。

  • 临湖侯国

    东汉改临湖县置,属庐江郡。治所在今安徽无为县西南八十里临璧山下。后复为县。东汉改临湖县置,治今安徽省无为县西南。后复改为县。

  • 淞沪铁路

    清光绪二十四年 (1898) 修筑,北起上海吴淞炮台湾 (上海市吴淞镇北),南至上海闸北老靶子路 (今上海市北站附近)。长16.1公里。沪宁线建成后,成为沪宁线的支线。旧铁路名。在上海市北部。1876

  • 冯原镇

    清置,属澄城县。即今陕西澄城县西北五十里冯原镇。在陕西省澄城县西北部。面积155平方千米。人口3.4万。镇人民政府驻冯原,人口 3120。镇以驻地名。清雍正年间已为冯原镇。1950年设冯原乡,1958

  • 长流水

    ①在今内蒙古阿拉善左旗南、贺兰山之西。《明经世文编》卷69王越《平贺兰山后报捷疏》:弘治十年(1497), 明军出贺兰山,“地方宽漫,兵分奇正,疾驱长捣,遍历有水草虏可居止之处,朱谨抵长流水、乱井、王

  • 雄溪

    ①又作熊溪。东汉、六朝武陵郡境内五溪之一。即今湖南沅江上游支流渠河。《舆地纪胜》 卷72靖州: 雄溪,“ 《皇朝郡县志》 云,雄江即渠河。潭江、沅江及沅州江等,会众水入于此江。九溪之中昔所谓雄溪江也”

  • 卢水

    ①即青龙河。滦河支流。在今河北东北部。源出辽西丘陵,西南流入河北境,经宽城、青龙二满族自治县及卢龙、迁安二县南入滦河。《汉书·地理志》:肥如县有“卢水, 南入玄”。《水经·濡水注》:卢水“出(肥如)县

  • 蒙恬墓

    在今陕西绥德县西南二里大理河北岸,现绥德县第一中学内。蒙恬 (?—前210),秦名将。秦始皇三十二年 (前215) 率兵三十万北击匈奴,收河南地 (今内蒙古河套一带)。后为秦二世所迫,自杀。《寰宇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