勒乌围
在今四川金川县东勒乌乡。为清代金川土司重要根据地。清乾隆四十年 (1775),征金川,攻破勒乌围,莎罗奔遁噶尔崖。事定。有御制平定金川勒铭勒乌围之碑。设重兵驻防于此。
即今四川省金川县东勒乌。与噶喇依(今金川县南安宁附近)同为清代金川土司地。二者北南相距约百二十里,临金川河,崇山峭耸,鸟道迂回,巢穴坚固。乾隆七年(1742年)大、小金川相继反叛;三十九年平定小金川,建有乾隆“御制平定金川勒铭噶喇依之碑”;四十一年平定大金川,建有乾隆“御制平定金川勒铭勒乌围之碑”,设重兵驻防。
在今四川金川县东勒乌乡。为清代金川土司重要根据地。清乾隆四十年 (1775),征金川,攻破勒乌围,莎罗奔遁噶尔崖。事定。有御制平定金川勒铭勒乌围之碑。设重兵驻防于此。
即今四川省金川县东勒乌。与噶喇依(今金川县南安宁附近)同为清代金川土司地。二者北南相距约百二十里,临金川河,崇山峭耸,鸟道迂回,巢穴坚固。乾隆七年(1742年)大、小金川相继反叛;三十九年平定小金川,建有乾隆“御制平定金川勒铭噶喇依之碑”;四十一年平定大金川,建有乾隆“御制平定金川勒铭勒乌围之碑”,设重兵驻防。
在今广东恩平市北红咀山,北与开平市交界。《方舆纪要》 卷101肇庆府恩平县: 鸿咀山营“在县西北百里。嘉靖十九年设”。
即今湖南醴陵市西北二十里板杉乡。清《乾隆内府舆图》: 醴陵县西北有板寨铺。
隋开皇五年 (585) 改光州置,治所在掖县(今山东莱州市)。大业初改为东莱郡。唐武德四年(621) 复为莱州。天宝元年 (742) 改东莱郡,乾元元年 (758) 复为莱州。辖境相当今山东莱州、莱阳
在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黑龙江下游左岸库鲁河上游。《清一统志·吉林一》 “喀穆尼窝集”条下:“库噜窝集,在(宁古塔)城东北一千八百里。”库鲁河发源于此。
即阿拉伯帝国倭马亚王朝。以其旗色尚白故名。都城在今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新唐书·西域传》:“或曰大食族中有孤列种,世酋长,号白衣大食。种有二姓, 一曰盆尼末换,二曰奚深。有摩诃末者,勇而智,众立为王,
北宋置羁縻州,属雅州。治所在今四川泸定县境。后废。
1917年置,属黑龙江省。治所即今内蒙古科尔沁右翼前旗西北索伦镇。1932年日伪改设喜扎嘎尔旗。1917年由索伦山宣抚局辖地设置,治索伦山(今内蒙古科尔沁右翼前旗索伦)。1947年6月升县,同年裁撤。
即今广东五华县西南锡坑镇。清同治 《广东图说》 卷90: 长乐县有锡坑坝汛。
清置,属礼部。驻地在查喜尔图插汉池(今内蒙古商都县东南察汗泊一带)。《清一统志·牧厂》:礼部牧厂“在张家口西北二百二十二里查喜尔图插汉池。东西距四十六里,南北距六十五里”清中叶以后渐废。
古代部落名,为西羌一支。分布于今四川西部和西藏昌都地区。《隋书·西域传》:“附国者,蜀郡西北二千余里,即汉之西南夷也。……其国南北八百里,东南(西)千五百里。”隋大业四年(609)遣使朝贡。《新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