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匡州

匡州

①唐武德六年(623)于绥福县境侨置,治所约在今陕西吴堡县西。贞观二年(628)省入延福县。《寰宇记》卷38谓匡州置于隋,后废。唐武德六年复置。

②唐贞观三年(629)改南云州置,治所在勃弄县(今云南弥渡县南二十里寅街)。辖境约当今云南弥渡县往西至怒江边。天宝后废。

③唐长安四年(704)置,治所在今内蒙古鄂托克旗南境。后废而复置。开元二十六年(738)改置宥州。


(1)唐武德二年(619年)置,治今陕西省吴堡县西北。属绥州总管府。辖境约当今陕西省米脂、吴堡等县部分地区。贞观二年(628年)废。(2)唐又曾于今云南省巍山彝族自治县境设匡州,辖境包括今云南省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及南涧彝族自治县部分地区。


猜你喜欢

  • 阳华山

    又名华阳山。在今陕西洛南县东北。《山海经·中山经》:“阳华之山,其阳多金玉,其阴多青雄黄。”古山名。又称华阳山。在今陕西省洛南县东北。相传山南面多金、玉,北面多青雄黄(见《山海经·中次六经》)。

  • 贺龙指挥部旧址

    在今江西南昌市子固路85号。原为中华基督教圣公会宏道堂,前面是教堂和宏道中学教室,后面一栋三层楼房是牧师的住室兼办公室。贺龙率领的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指挥部就设在后三楼第二层楼内。贺龙、刘伯承的办公室和

  • 崇高县

    即西汉之崈高县。西汉武帝置,属颍川郡。治所即今河南登封市。《方舆纪要》 卷84登封县: “汉置崇高县于此,属颍川郡。东汉省入阳城县。”

  • 古县街

    即今江西永丰县东南古县乡。清同治《永丰县志》卷2:古县街“在二十七都,距城五十里”。

  • 阳高县

    清雍正三年(1725)改阳高卫置,属大同府。治所即今山西阳高县。民国初属山西雁门道。1928年直属山西省。1949年属察哈尔省。1952年复属山西省。在山西省东北部、长城南侧,北邻内蒙古自治区。属大同

  • 黄土塘镇

    即今江苏无锡市东北五十里东清河畔黄土塘村。明弘治 《无锡县志》 卷2: “东: 六十都有黄土。” 民国 《江苏六十一县志》: 无锡县东北有 “黄土塘镇”。

  • 达隆宗

    ①亦名边坝宗。在今西藏边坝县东南。清乾隆《卫藏通志》卷15:“边坝即达隆宗。”②即打隆宗。今西藏浪卡子县东南打隆。清乾隆《卫藏通志》卷3《山川》:“达隆宗,即边坝,又名宾巴。”

  • 童家坊镇

    即今江西玉山县西北童坊乡。《清一统志·广信府二》: 童家坊“在玉山县西北六十里。地接徽、饶”。

  • 酉阳铺

    明置,属平越卫。在今贵州福泉县西南鱼酉乡。

  • 石潭镇

    北齐置,属怀宁县。故址在今安徽怀宁县北三十里龙泉乡石潭村。《寰宇记》卷125怀宁县:“废石潭镇在县东八十里。北齐皇建二年立。齐、梁二国两界相邻。梁数称兵,互相侵逼,齐乃立镇以相防御。陈太建五年废。至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