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集
即今安徽濉溪县南,浍河南岸之南坪镇。《清一统志·凤阳府二》: 南平集,“嘉庆八年添设抚民同知,并设照磨驻此。十三年改为凤颍捕盗同知,照磨裁”。
即今安徽濉溪县南,浍河南岸之南坪镇。《清一统志·凤阳府二》: 南平集,“嘉庆八年添设抚民同知,并设照磨驻此。十三年改为凤颍捕盗同知,照磨裁”。
即徂徕山。在今山东泰安市东南四十里。《水经·汶水注》:“《邹山记》曰,徂徕山在梁甫、奉高、博三县界,犹有美松,亦曰尤徕之山也。赤眉渠帅樊崇所保也,故崇自号尤徕三老矣。”
即今河北丘县东二十二里香城固乡。《方舆纪要》 卷15曲周县: 香城固堡在 “县东北六十里,接威县界”。1939年1月,日军三万余人分多路对冀南抗日根据地进行大规模 “扫荡”。2月初,敌侵占了冀南根据地
一名龙头壁。在今山西闻喜县东北。《寰宇记》卷46闻喜县:龙头壁“后周绛州及正平郡所理也,在县东北二十八里”。
在今浙江宁海县东。《方舆纪要》 卷92宁海县: 登台桥 “在县东七十二里。跨海港,凡二十四洞。宋发运使郑霖建,路通象山”。
①指中国西部地区。《世说新语·文学》:“桓玄初并西夏,领荆、江二州、二府、一国。”按荆州治江陵县(今湖北荆沙市荆州区故江陵县城),江州治柴桑(今江西九江市西南),二府一国皆治江陵县,均在东晋都城建康(
即今广东开平市西北苍城镇。旧为开平县治。《清一统志·肇庆府》:开平屯“今开平县治。……(万历)二年废堡,改城长居都之苍步村为开平屯,置万户官兵屯守……至戊子年始置县,以开平屯为治”。1952年开平县移
即今湖北汉川县西南四十六里杨林沟镇。清光绪《湖北全省分图》:汉川县西南有杨林集。
一作滴博岭。在今四川理县西北鹧鸪山、大白山。《新唐书·韦皋传》: 贞元间,韦皋分兵出西山,“破峨和、通鹤,定廉城、逾的博岭,遂围维州”。杜甫 《奉和》 诗: “已收滴博云间戍,更夺蓬婆雪外城。”古山名
即今甘肃合水县东北平定川。源出今陕西志丹县界,南流入葫芦河。《资治通鉴》:唐贞元二年(786),吐蕃尚给赞入寇,“军于合水之北。邠宁节度使韩游瓌遣其将史履程夜袭其营,杀数百人。吐蕃追之,游瓌陈于平川,
在今山东蒙阴县东南。《水经·沂水注》:堂阜水 “导源堂阜……东南注桑泉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