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溪郡
唐天宝元年 (742) 改戎州置,治所在僰道县 (今四川宜宾市)。辖境相当今四川宜宾、南溪等市县以南,云南昆明地区以北。乾元元年 (758)复为戎州。
唐天宝元年(742年)改戎州置,治僰道县(今四川宜宾市)。辖境相当今四川省宜宾、南溪、屏山等市县。乾元元年(758年)复改戎州。
唐天宝元年 (742) 改戎州置,治所在僰道县 (今四川宜宾市)。辖境相当今四川宜宾、南溪等市县以南,云南昆明地区以北。乾元元年 (758)复为戎州。
唐天宝元年(742年)改戎州置,治僰道县(今四川宜宾市)。辖境相当今四川省宜宾、南溪、屏山等市县。乾元元年(758年)复改戎州。
即今河北魏县东南三十里双井镇。《方舆纪要》卷16魏县:“又有双井镇,即双井渡,漳卫合流之冲。”(1)在河北省魏县中南部。面积47.6平方千米。人口3.9万。镇人民政府驻双井,人口5460。以两口古井得
①三国蜀汉置,属广汉郡。治所在今四川中江县东南。东晋常璩《华阳国志·蜀志》:“五城县,郡东南,有水通于巴。汉时置五仓,发五县民,尉部主之,后因以为县。”魏灭蜀后废。西晋咸宁四年(278)复置,太康六年
在今湖南城步苗族自治县西南五十七里江头司乡。《清一统志·宝庆府二》: 莫宜峒 “在城步县西南。领大猴、大地、茶园等十三砦”。
东魏改财丘郡置,治所在财州城(今安徽临泉县境)。《方舆纪要》卷21颍州:财州城在“州西南百十里。……今有二土城,相去二、三里,土人呼曰东才城、西才城”。北齐废。
即达孜宗。治今西藏达孜县东北达孜。
即今四川马边、沐川、犍为县境之马边河。《清史稿·地理志》 马边厅: “清水溪一名新镇河,源出凉山蛮界,径厅南,折北转东,过沐川司入犍为。”
在今湖北松滋县东。《方舆纪要》 卷78松滋县: 清幽溪 “在县东南四十里。自澧州慈利县之添坪、麻寮二所流经此,分为二支,一至公安县西六十里之孙黄渡入江,一至江陵县之虎渡口入江”。
金天会二年 (1124) 刘豫析置,属登州。治所即今山东烟台市西南福山镇。《方舆纪要》 卷36福山县: 福山在 “县北五里。县以此名”。明、清属登州府。民国初属山东胶东道。1925年属莱胶道。1928
北魏延昌三年(514)置,属晋昌郡。治所在今陕西洋县东北二十里兴势山上,故以为名。隋大业二年(606)移治今洋县,属汉川郡。唐贞观二十三年(649)改为兴道县。古县名。北魏延昌三年(514年)置,治今
亦作齐吉达城。约在今辽宁新宾满族自治县南、桓仁满族自治县西。《清太祖实录》: 甲申年 (明万历十二年) 九月,太祖努尔哈赤往攻东果部长阿亥,“太祖兵至,围阿亥所居奇吉答城”,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