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诏德化碑
在今云南大理市太和城遗址上。唐大历元年 (766),南诏王阁罗凤立此碑于太和城宫门外。碑高3.02米,碑阳正文三千八百余字,叙述南诏初期历史及其与唐王朝的关系,并述及天宝战争的起因和经过。书法遒劲。传为南诏清平官郑回撰,流寓南诏的唐御史杜光庭书。碑阴详列南诏清平官、大将军、大总管等职衔和姓名。此碑于清乾隆五十八年 (1793) 为金石家王昶访获,嘉靖三年(1798) 李亨特就地建亭保护。
在今云南大理市太和城遗址上。唐大历元年 (766),南诏王阁罗凤立此碑于太和城宫门外。碑高3.02米,碑阳正文三千八百余字,叙述南诏初期历史及其与唐王朝的关系,并述及天宝战争的起因和经过。书法遒劲。传为南诏清平官郑回撰,流寓南诏的唐御史杜光庭书。碑阴详列南诏清平官、大将军、大总管等职衔和姓名。此碑于清乾隆五十八年 (1793) 为金石家王昶访获,嘉靖三年(1798) 李亨特就地建亭保护。
在今广西忻城县境内。明时为八寨之一。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忻城县境内,明代八寨之一。参见“八寨”。
在今河北乐亭县东南大黑坨村。李大钊是中国最早接受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家,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故居是李大钊的祖父李如珍于1881年修建的,分前、中、后三个院子。中院有东厢房三间,1889年10月
即今安徽含山县东北祁门(祁门站)。旧属和县。《方舆纪要》卷29和州:祁门驿在“州西四十里。《志》云:洪武十五年设祁门马驿于此,弘治五年迁入含山县西门内”。
在今贵州毕节市东二里。《明一统志》 卷88毕节卫: 响水河 “在卫城东。悬崖飞瀑数十仞,有声如雷,下注成河”。《方舆纪要》 卷123毕节卫指挥使司: 响水河 “ 《志》 云,河源有三,合流为一,南入落
又名鹿泉水。在今河北鹿泉市东北。《水经·浊漳水注》:井陉山水“出井陉山,世谓之鹿泉水。东北流, 屈径陈余垒西, ……其水又屈径其垒南,又南径城西, 东注绵蔓水”。《元和志》卷17石邑县:鹿泉水“一名陉
在今云南广南县西北。《方舆纪要》 卷115维摩州: 宝宁溪 “在州 (今砚山县西北维摩) 东北百二十里。出宝宁山,南流合万年龙溪及折角溪之水,流入广南府界,汇于右江”。
①即今江西分宜县南袁河。《方舆纪要》卷87袁州府分宜县:县前江“在县城南,即秀江也。自宜春县流入界,经昌山峡而东,澄澈环抱,出钟山峡,入新喻县界”。②即今海南省临高县东文澜河。明正德《琼台志》卷5:县
元末改容美洞军民总管府置,属四川行省。治所即今湖北鹤峰县。明洪武五年 (1372)改为长官司,七年 (1374) 升为宣慰司。后废。永乐四年 (1406) 复置,属施州卫。清初改为容美土司。
故地有数说:(1)在今印度东部奥里萨邦沿岸;(2)在今孟加拉国沿海之巴卡尔甘杰和诺阿卡利地区,或在今梅格纳河西岸,或在今吉大港附近。唐义净《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卷下:昙光禅师“南游溟渤,望礼西天,承已
在今广东乳源瑶族自治县东南。《清一统志·韶州府》: 乳源故城,“ 《县志》,宋分曲江之乳源、崇信二乡十二里,乐昌之新兴乡三里,置县治于花村头津口,地名虞塘,在今县西 (应为东) 七里。元至正十二年,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