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博州

博州

隋开皇十六年 (596) 置,治所在聊城县(今山东聊城市东北二十五里)。大业初废。唐武德四年 (621) 复置,天宝元年 (742) 改博平郡,乾元元年(758) 复改博州,属河北道。辖境相当今山东聊城市及高唐、茌平等县地。五代晋移治今聊城市东南十五里巢陵城。北宋淳化三年 (992) 移治孝武渡西,即今聊城市。蒙古至元四年 (1267) 升为博州路。地平田沃,盛产丝绢。隋末唐初,先后为窦建德、刘黑闼起义军的根据地。


隋开皇十六年(596年)置,治聊城县(今山东聊城市东北),大业初省。唐武德四年(621年)复置。辖境相当今山东省高唐、茌平、聊城等市县地。天宝初改为博平郡,乾元初复为博州。五代晋徙治于今聊城市东南。北宋徙治今聊城市。蒙古至元四年(1267年)升为路,十三年改名为东昌路。地平土沃,产丝绵和绢。隋末唐初,先后为窦建德、刘黑闼起义根据地。


猜你喜欢

  • 他鲁河

    即今吉林西北部嫩江支流洮儿河。南北朝以来称太沵河、它漏河。《辽史·地理志》 作他鲁河,又作挞鲁河。辽圣宗改名长春河。

  • 木垒山

    在今湖南道县北五十里。《清一统志·永州府一》:木垒山“当往来官道。山势峭拔,俯临潇水。沿流而下五十里,皆石磴悬绝”。

  • 司马台寨

    在今北京市密云县东北百里。《方舆纪要》卷11密云县:司马台寨“有小城。西去潮河川二十里。其东南为将军台堡。《志》云:司马台北六里曰虎头山。又有扒头崖,在司马台东”。

  • 朝鲜县

    ①西汉置,为乐浪郡治。治所在今朝鲜平壤市西南大同江南岸土城洞; 一说在今平壤市。西晋建兴元年 (313) 侨治棘城 (今辽宁义县西南)。北魏延和元年 (432) 徙治肥如 (今河北迁安县东北)。后废。

  • 羊官堡

    一作杨官堡。明置,属复州卫。即今辽宁瓦房店市西北羊官堡。明《全辽志》卷2:复州城有“羊官堡”。

  • 叶坊站

    元置,在今福建建瓯市西北叶坊。

  • 双城县

    ①辽置,为双州治。治所在今辽宁铁岭县西南六十里古城子村。金章宗时废。②1913年降双城府置,属吉林省滨江道。治所在双城堡(今黑龙江省双城市)。民国魏声龢《吉林地志》:“旧有土城二。”故名。1928年直

  • 惠泽池

    在今山西壶关县南。《清一统志·潞安府一》: 惠泽池 “在壶关县南门外,明洪武九年凿”。

  • 平越坡

    在今贵州福泉县东十里。《方舆纪要》卷121平越府:平越坡“在府治东十里。有平越坡之云也”。

  • 准 (準) 噶尔部

    一名绰罗斯部。额鲁特四部之一。17世纪20年代后,准噶尔部首领哈喇忽喇及其子巴图尔珲台吉在与和硕特部托辉特斗争中渐占优势,成为厄鲁特四部实际上的盟主。明崇祯十三年 (1640) 厄鲁特和喀尔喀蒙古王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