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博野县

博野县

北魏景明元年 (500) 改博陆县置,属高阳郡。以地居博水之野得名。治所即今河北蠡县。隋属河间郡。唐属深州。五代周属定州。北宋雍熙四年(987) 为宁边军治,景德元年 (1004) 为永宁军治。金为蠡州治。明洪武元年 (1368) 移治今博野县,属保定府。民国初属直隶保定道。1928年直属河北省。


在河北省中部。属保定市。面积340平方千米。人口25万。辖3镇、4乡。县人民政府驻博陵镇。西汉置蠡吾县,治蠡村(今里村),属涿郡。东汉为侯国,属中山国。三国魏属河间郡。晋属高阳国。北齐省入博野县,治今蠡县蠡吾镇。《太平寰宇记》宁边军博野县:“以地居博水之野,故名。”蒙古至元三年(1266年)省入蠡州、蒲阴县,三十一年复置,属保定路。明洪武元年(1368年)徙今治,属保定府。1913年属直隶省保定道,1928年属河北省,1938年属晋察冀边区。1949年属河北省定县专区,1954年属保定专区,1958年并入安国县,1962年复设,仍属保定专区(1968年改地区)。1994年划归保定市。地处冀中平原区。地势平坦。有潴龙河、孝义河、月明河等流经。属南温带半湿润气候。农产小麦、玉米、甘薯、棉花。为省重点产棉县、瘦肉型猪生产基地县。有化肥、棉织、油棉、造纸、人造毛皮等工业。定河、保衡等公路经境内。古迹有王子墓。


猜你喜欢

  • 房连山

    在今湖南辰溪县东四十五里。《方舆纪要》卷81辰溪县 “五城山” 条下: 房连山 “连峰接岫,廉隅峭厉,如房室然”。

  • 石门戍

    ①西魏置,在今甘肃临夏县南。《水经·河水注》:“漓水又东北径石门口,山高险峻绝,对岸若门,故峡得厥名矣,疑即皋兰山门也。”《周书·李贤传》:“属羌寇石门戍,撤破桥道,以绝援军。”即此。②唐置,属荣经县

  • 貣勃山

    又作贷勃山。在今内蒙古呼伦贝尔盟鄂温克自治旗南境外兴安岭南段。《新唐书·室韦传》:“西保貣勃、次对二山。山多草木鸟兽,然苦飞蚊,则巢居以避。”

  • 可门

    即今福建连江县东北可门。清有千总驻此。

  • 渐江水

    古浙江的别名。《汉书·地理志》 丹阳郡黝县: “渐江水出南蛮夷中,东入海。” 《说文》作渐水,释同 《汉志》。《水经》 有 “渐江水” 专条,云: “渐江水出三天子都,北过余杭,东入于海。” 郦注:

  • 托漠河城

    又作托木河城、土木河寨、托摩和城。在今辽宁抚顺市东。原属建州女真哲陈部。明万历十四年(1586)为努尔哈赤所并。又作托木河城、土木河城、托摩和城。在今辽宁省抚顺市东。属建州女真哲陈部,明万历十四年(1

  • 信义水

    又名窦江。即今广东高州市北之窦江。《九域志》 卷9: 高州信宜县有信义水。《清一统志·高州府》: 窦江,“ 《九域志》: 信宜县有信义水即此”。

  • 昌都府

    1912年置,属四川省。治所即今西藏昌都县。辖境相当今西藏自治区东部嘉黎、边坝等县以东地。1913年废府,改为昌都县。1912年置,治察木多城(今西藏昌都县)。1913年改府为县,属西康川边道。其地古

  • 高盖山

    即今福建永泰县西高盖山。《寰宇记》 卷100福州永泰县: 高盖山 “在县西七十里。常有紫云所盖,因曰高盖山。有水色如金,亦曰金枝山。太守陶夔记云,山有石井,深三丈,石盆广二丈,清净如镜,土人徐登在此得

  • 毕节县

    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改毕节卫置,属威宁府。治所即今贵州毕节市。雍正七年(1729)改属大定府。民国初属贵州贵西道。1923年直属贵州省。据清爱必达《黔南识略》卷26:毕节县“近城一水俨若濠堑,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