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双沟镇

双沟镇

①北宋置,属谯县。即今安徽亳州市南六十里双沟镇。《方舆纪要》卷21亳州:“宋绍定六年,金主自归德如蔡,至亳州。进次州南,避雨双沟寺。”即此。

②金置,属彭城县。即今江苏睢宁县西北双沟镇。清属铜山县,置巡司于此。

③即今江苏泗洪县南双沟镇。《清一统志·泗州》:双沟镇“在州东南。州同驻此”。双沟大曲驰名中外。

④即今湖北襄阳县东北双沟镇。明、清置巡司于此。


(1)在江苏省江都市西南部。面积42.6平方千米。人口3.4万。镇人民政府驻双沟,人口1500。据传100多年前两户在此大路两旁各开有一条河沟,村在两沟尽头,故名。1949年为双沟乡,1958年并入仙女镇公社。1962年析置双沟公社,1983年改乡,1993年置镇。产稻、小麦、油菜籽、淡水鱼。有镀锌钢管、树脂、起重设备、线路器材、机械、电器制控设备等厂。淮江公路经此。(2)在江苏省泗洪县南部、老淮河北岸。面积74.3平方千米,人口5万。镇人民政府驻双沟,人口2.1万。宋代成集,因临淮河,得名顺河集,又名水集。后因东西两侧有两条大沟得名双沟。清康熙年间为双沟镇(自然镇)。1949年设双沟镇。1989年双沟乡并入。产小麦、稻、花生、油菜籽、大豆等。有酿酒、水泥、印刷、化工等厂。双沟曲酒驰名中外。特产空心挂面。宁宿高速公路、宁徐公路经此。老淮河通水运。古迹有下草湾旧石器时代人股骨化石遗址。纪念地有新四军四师淮北陈列室。(3)在江苏省睢宁县西北部,西、南与安徽省接壤,北与铜山县为邻。面积94平方千米。人口5.7万。镇人民政府驻双沟,人口7500。清初黄水泛滥,村东、村西决堤成沟,故名。1949年设双沟镇,属邳睢县房村区。1953年划归睢宁县。1957年改置双沟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乡,1986年置镇。产小麦、玉米、甘薯、花生、大豆、棉花等。特产白莲藕。有纤维板、酿酒、榨油、造纸等厂。境内建有观音机场。104国道和双灵、双许公路经此。(4)在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西部。面积117平方千米。人口5.7万。镇人民政府驻双沟集,人口8000。因有中心沟和蒲沟(油河古称)与宋汤河交汇于此,故名。1958年设双沟公社,1983年改乡,1985年置镇。1992年与纪楼乡、任小庙乡合并成今境。产小麦、油菜籽、棉花、烟叶、苹果、蚕茧。有皮革、造纸、面粉、粮油加工、酿酒等厂。为市西南交通要冲和粮、油、烟叶集散地。阜商公路经此。(5)在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北部。面积20.2平方千米。人口2万。镇人民政府驻双沟村,人口2400。明代此地沿淄川去临淄大道,设店铺,以南邻两条大沟而名双沟店,后形成村落。清代改名双沟。建国初分属淄川县第九区凤凰乡、藏梓乡及周瓦乡。1956年为淄川区双沟乡。1958年属杨寨公社。1963年由杨寨公社划出,成立双沟公社。1984年改为双沟乡,1986年乡机关又迁至张博公路东、双罗路北侧。1993年建双沟镇。孝妇河流经。产小麦、玉米、谷子、高粱、甘薯、大豆等。矿产有煤炭、铝土、紫砂、黏土等。有煤井和化工、陶瓷、耐火、通讯电缆、乳胶等厂矿及建筑安装公司等。张博公路、淄八铁路纵贯镇境西部。(6)在湖北省襄樊市襄阳区东北部。面积137平方千米。人口9.7万。镇人民政府驻双沟,人口2.9万。因有两条水沟经过,故名。1950年置双沟镇,1958年并入跃进公社。1960年恢复双沟镇。唐白河经境。产小麦、棉花,盛产花生、芝麻。有服装、纺织、印刷、铸造、化工、柳编、酿酒、建材、食品、电器等厂。为县东北部重要农副产品集散地。316国道、埠双公路经此。古迹有清真寺。


猜你喜欢

  • 百泉沟

    即百泉。在今甘肃泾川县西。《清一统志·泾州一》:百泉“在州西三十五里。泉源溢窦而出者数十,四时不涸,民资灌溉,亦名百泉沟。下流入泾”。

  • 武平镇

    唐开元二十四年 (736) 置武平镇,属长汀县。即今福建武平县。五代王闽改置武平场。明嘉靖 《汀州志府》 卷1邑名: 武平县 “以其地坦夷,而人上武,故以名县 (镇)”。(1)古镇名。唐开元二十四年(

  • 黑龙江城

    亦称瑷珲城。清康熙二十三年 (1684)建,即今黑龙江省黑河市南爱辉镇。民国 《瑷珲县志》 卷8: 黑龙江将军 “因居江左,来往公文一切诸多不便,始移将军衙门于江右新瑷珲地方,创建衙署,并修木杖城垣,

  • 广川县

    ①西汉置,属信都国。治所在今河北景县西南广川镇。《水经·淇水注》 引阚骃曰:“县中有长河为流,故曰广川也。”东汉属清河国。晋属勃海郡,北魏属长乐郡。北齐天保七年(556)废。②东晋侨置,属齐郡。治所在

  • 桧无县

    汉会无县。晋作桧无县。治所即今四川会理县。

  • 兰峰宫

    唐显庆三年(658)建,在今河南洛宁县西。《新唐书·地理志》 河南府永宁县:“西三十三里有兰峰宫。”

  • 回蹬山

    在今云南禄丰县西。《清一统志·楚雄府》:回蹬山“在广通县(今广通镇)西十五里。相传阁罗凤侵柘东城至此,雷雨天昏,其下劝之回,因名”。

  • 石子镇

    北宋置,属确山县。在今河南确山县境。(1)在四川省内江市东兴区东北部。面积41平方千米,人口2.6万。镇人民政府驻石子,人口 1000。唐为清溪县治,清同治时置石子镇。以镇西石子桥得名。1949年为石

  • 银塘岭隘

    在今江西吉安县北。《清一统志 ·吉安府》: 银塘岭隘 “在庐陵县 (今吉安市) 北一百二十里。四山峭拔,路通一线。与袁州府分宜县接界。旧尝置营于此”。

  • 舍利塔

    全称栖霞寺舍利塔。在今江苏南京市东北栖霞山栖霞寺东侧。建于隋仁寿元年 (601),但从塔上浮雕看,为南唐重修的遗物。塔八面五层,高约15米,全部用细致的灰白石构成,仿木结构。底座是宽敞的台基,台基上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