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受阳县

受阳县

①又作寿阳。西晋初分榆次县置,属乐平郡。治所在今山西寿阳县西。永嘉后废。隋开皇十年 (590) 复置,属并州。治所即今山西寿阳县。大业初属太原郡。唐贞观十一年 (637) 改为寿阳县。

②北魏太平真君九年 (448) 置,属太原郡。治所在今山西文水县东十里旧城庄。隋属并州,开皇十年 (590) 改为文水县。

③唐武德元年 (618) 置,属迁州。治所在今湖北保康县西南一百五十里。七年 (624) 废。


古县名。(1)“受”亦作“寿”。西晋初分榆次县置,治今山西省寿阳县西。属乐平郡。永嘉后废。隋开皇十年(590年)复置,治今山西省寿阳县。属并州。大业时属太原郡。唐武德六年(623年)为受州治。贞观十一年(637年)改为寿阳县。(2)北魏太平真君九年(448年)迁受阳县百姓于太陵城南置县。治今山西省文水县东。北朝属太原郡。隋开皇十年(590年)改为文水县。(3)唐武德元年(618年)置,治今湖北省保康县西南。属迁州。七年废。


猜你喜欢

  • 三音诺颜旗

    即赛音诺颜旗。清外蒙古赛音诺颜部所属二十四旗之一。驻地即今蒙古国前杭爱省海尔汗都兰。

  • 晋王城

    故址在今安徽含山县西南二十五里清溪镇北。《舆地纪胜》 卷48和州: 晋王城 “在含山县。苻坚侵晋,以姚苌为先锋,筑城于此以御之。又有姚苌城”。苻坚军不至此,不可信。当为晋筑。为龙亢城治所。《方舆纪要》

  • 思乐县

    1917年改思陵县置,属广西镇南道。治所在今广西宁明县东海渊镇。1928年直属广西省。1953年并入宁明县。旧县名。1916年由宁明县承审之上思州、思陵两土司辖地合置,治海渊(今广西宁明县东海渊镇)。

  • 白石山镇

    即今安徽庐江县东北白山镇。清光绪《庐州府志》卷3庐江县:白石山镇在“县北六十里”。在吉林省蛟河市东南部。面积573平方千米。人口5.1万。镇人民政府驻白石山,人口2.5万。曾称张连站、白石砬子等。四周

  • 白虎沟

    即今河北隆化县西北八十里白虎沟蒙古族满族乡。《清史稿·地理志》:承德府丰宁县有“白虎沟”镇。

  • 坝阳汛

    清置,属归化厅。即今贵州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东北六十里坝羊乡。旧有千总驻防。“坝阳”系布依语音译,意为边上出水的地方。

  • 石首县

    西晋置,属南郡。治所即今湖北石首市。《旧唐书·地理志》:石首县“取县北石首山为名”。南朝宋废。唐武德四年(621)复置,属荆州(后改江陵府)。元属中兴路。明属荆州府。民国初属湖北荆东道。1932年直属

  • 刘公桥

    在今山东东平县西。《寰宇记》卷13须城县:“刘公桥在县东二十七里。宋武(刘裕)北伐至此造,故号之。”

  • 安乐县

    ①西汉置,属渔阳郡。治所在今北京市顺义县西北。晋属燕国。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并入潞县。②东晋永和中置(一说南齐置),属东江阳郡。治所即今四川合江县。以安乐水为名。梁改为安乐戍。北周保定四年(56

  • 铁峰山

    又名凤凰山、铁门山、铁凤山。在今四川安岳县北。《方舆纪要》 卷71安岳县: 铁峰山在 “县治北。高耸壁立,一名凤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