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渡河
北盘江上源。在滇、黔两省交界处。《清一统志·大定府》:可渡河“在威宁州南九十五里。《(贵州)通志》:可渡河,在可渡站,流入盘江”。
西江上源北盘江支流。在贵州省西部边境与云南省东境交界处。源于云南省宣威市白马梁子北坡,沿滇、黔两省边界流,经贵州省水城县都格乡岔河口注入北盘江。长154.6千米,流域面积 3076 平方千米。河床自然落差986米,水力资源丰富。河谷深切,沿河山区多林木。
北盘江上源。在滇、黔两省交界处。《清一统志·大定府》:可渡河“在威宁州南九十五里。《(贵州)通志》:可渡河,在可渡站,流入盘江”。
西江上源北盘江支流。在贵州省西部边境与云南省东境交界处。源于云南省宣威市白马梁子北坡,沿滇、黔两省边界流,经贵州省水城县都格乡岔河口注入北盘江。长154.6千米,流域面积 3076 平方千米。河床自然落差986米,水力资源丰富。河谷深切,沿河山区多林木。
①在今湖北荆沙市荆州区(故江陵县)东草寺镇。《晋书·桓振传》:义熙初,“建威将军刘怀肃率宁朔将军索邈与振战于沙桥”。②即今云南南华县西北沙桥镇。原属镇南县,民国时有县佐驻此。在今湖北省江陵县东草市。《
唐天宝元年 (742) 改澄州置,治所在上林县 (今广西上林县东南澄泰乡古城村)。辖境相当今广西上林、马山等县地。乾元元年 (758) 复为澄州。唐天宝元年(742年)改澄州置,治上林县(今广西上林县
在今江苏宝应县西南。《寰宇记》卷124宝应县:“安宜溪在县界。古安宜邑因此溪为名。”《方舆纪要》卷23宝应县:“安宜溪在县西南六十里。东北入洒火湖,西南入高邮界,达于诸湖。”
在今湖南桑植县西北。《方舆纪要》卷77桑植安抚司“雷打崖”条下:“司(治今美坪峒)南为杨公坡,亦险峻,登陟甚艰。”
在今广东兴宁市西。《舆地纪胜》 卷91循州: 武婆城 “在兴宁西二里。可容千人。当五代扰攘,寇盗猖獗,而武婆者乃能纠合村落之众屯保自卫,故基犹存。妇人女子能为烈丈夫事,闾巷传流数百载,名不泯没”。《方
一名鄞港。在今浙江象山县北。清光绪《新编沿海险要图说》 卷7: 象山港 “南岸有象山县城,故名”。在浙江省象山、宁海两县北部,奉化市南部。以南岸有象山及象山县,故名。为一东北—西南向的狭长形海湾,水深
明弘治六年 (1493) 筑,属宁夏中卫。即今宁夏中卫县东六十里胜金关。明嘉靖 《宁夏新志》卷3宁夏中卫: 胜金关 “谓其过于金徙、潼关,故云”。
唐开元中置,属田州。治所在今广西田东县境。后废。
唐置,为鲜州羁縻州治所。初置在营州界。神龙初寄治潞县之古潞城(今河北三河市西南)。后废。古县名。唐武德五年(622年)置,在今河北省滦河上游一带,后侨治营州(治今辽宁朝阳市)境,为鲜州治。万岁通天元年
唐贞观二十年(646)改云州置,治所即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西北土城子乡。龙朔三年(663)移瀚海都护府于此,改为云中都护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