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后土祠

后土祠

故址在今山西万荣县西南荣河镇北。《史记·封禅书》:西汉元鼎四年(前113),“天子遂东,始立后土祠汾阴睢丘”。《水经·河水注》 载:“(汾阴)城西北隅脽丘,上有后土祠。”即此。明万历以后荣河一带遭河患,祠址多次移建。清康熙元年(1662)汾阴睢上旧迹荡然无存,乃建庙于今万荣县西南庙前村北。同治元年(1862)又决尽圮。九年(1870)重建于村东。俗称后土庙。


西汉武帝元鼎四年(前113年)十一月建立于河东郡汾阴县汾阴脽上祭祀大地的祠庙。同年六月,得宝鼎于祠旁。故址在今山西省万荣县荣河镇西北。武、宣、元、成诸帝亲至此祠行祀礼,见于《汉书》本纪及《郊祀志》者达十余次。成帝建始元年(前32年)徙祠于长安北郊,永始三年(前14年)复还汾阴;绥和二年(前7年)又移长安,哀帝建平三年(前4年)复还汾阴;平帝元始五年(5年)又移长安。唐玄宗开元十一年(723年)、二十年、北宋真宗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又曾亲祀后土于此。大中祥符之役,仗卫仪物,略如东封泰山之制(《新唐书》本纪、《宋史·礼志七》)。明万历以后荣河一带累遭河患,祠址多次移建。清康熙元年(1662年)汾阴脽上旧迹荡然无存,乃建庙于荣河西南庙前村北。同治元年(1862年)又决尽圮;九年,重建于村东(见民国《荣河县志》)。


猜你喜欢

  • 新冶县

    东晋安帝时置,属晋熙郡。治所即今安徽望江县。南朝陈为大雷郡治。隋开皇十一年 (591)改为义乡县。古县名。东晋安帝时置,治今安徽省望江县。属晋熙郡。陈为大雷郡治所。隋开皇十一年(591年)改名义乡县,

  • 广兴府

    元至正十六年(1356)六月朱元璋改广德路置,治所在广阳县(今安徽广德县)。明洪武四年(1371)改为广德州。元至正十六年(1356年)朱元璋改广德路置,治广德县(明洪武元年〔1368年〕改名广阳县,

  • 大梁水

    一名东梁河。即今辽宁浑河支流太子河。《汉书·地理志》 辽东郡辽阳县:“大梁水西南至辽阳入辽。”《辽史·地理志》东京辽阳府:“东梁河自东山西流,与浑河合为小口,会辽河入海。又名太子河,亦曰大梁水。”即“

  • 柔服县

    辽置,为云内州治。治所在今内蒙古托克托县东北古城乡白塔村古城。元至元四年 (1267) 省入云内州。古县名。辽置,治今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东北白塔。为云内州治。蒙古至元四年(1267年)废入云内州。

  • 野毛关

    在今湖南永顺县东南。《清一统志·永顺府》: 野毛关 “在永顺县东一百三十里野毛坪”。

  • 许昌府

    清雍正十二年(1734)升许州直隶州置,属河南省。治所在石梁县(今河南许昌市)。辖境相当今河南许昌、漯河、禹州、临颍、襄城、偃城、长葛、新密、新郑等市县地。乾隆六年(1741)复降为许州直隶州。

  • 三山

    ①在今辽宁绥中县西。《辽史·地理志》:来州“有三州山”。《方舆纪要》卷37广宁前屯卫:三山“在卫西北三十里。高数千仞,三峰并秀”。②又名护国山、下三山。在今江苏南京市西南,长江东岸板桥浦西。《寰宇记》

  • 柳条边

    亦名盛京边墙,又名柳墙、条子边。在今辽宁、吉林二省境。清顺治间开始分段修筑,至康熙中陆续建成。南起今辽宁东港市南,东北经新宾满族自治县东折西北至开原市北,折而西南,迄山海关与长城相接,名为 “老边”,

  • 杨楼镇

    明置,属萧县。即今安徽萧县西北杨楼镇。(1)在安徽省萧县北部。面积103平方千米。人口7.3万。镇人民政府驻杨楼,人口1.2万。早年杨姓人家在此盖楼建村,取名杨楼。1949年始设杨楼乡,1958年改公

  • 太仆寺右旗

    清初设太仆寺右翼牧厂,1936年改为太仆寺右旗,治所在上都河(今内蒙古多伦县西北上都河)。1949年与明安旗合并设立明安太右联合旗。后又撤销明安太右联合旗,并入正镶白旗和正蓝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