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公渠
在今陕西永寿县西北。《方舆纪要》卷54永寿县:吕公渠“在县(今永平乡)北五里。邑无井泉,难于远汲,宋吕大防为令,行近境,得泉二,欲导之入城,而地势高下有差,乃用考工置水法准之,旬日间疏为渠,至今赖焉”。
在今陕西永寿县西北。《方舆纪要》卷54永寿县:吕公渠“在县(今永平乡)北五里。邑无井泉,难于远汲,宋吕大防为令,行近境,得泉二,欲导之入城,而地势高下有差,乃用考工置水法准之,旬日间疏为渠,至今赖焉”。
西汉置,属临淮郡。《水经·淮水注》 引应劭曰: “浦,岸也。盖临淮濆,故受此名。” 治所在今江苏涟水县西。东汉改属下邳国。晋属广陵郡。南朝宋属临淮郡,后废。古县名。西汉置,治今江苏省涟水县西古游水西岸
1934年3月中央革命根据地以信康县改名,驻畚岭 (今江西于都县西南畚岭)。为纪念罗登贤烈士而命名。后迁小溪 (今江西于都县东南小溪)等地。1935年3月废。旧县名。中央苏区赣南省设。1934年由信康
在今河北易县西南。1939年5月,八路军在此强袭日本侵略军,“大龙华战斗”全歼守敌。集镇名。在河北省易县城西部。大龙华乡人民政府驻地。人口 1400。传昔有龙华店铺,因名龙华店。后分为两村,此村较大,
即今福建邵武市西南和平镇。清时邵武县丞及把总驻此。即今福建省邵武市西南禾坪。清邵武县丞及把总驻此。
1914年改龙门县置,属直隶口北道。治所在今河北赤城县西南龙关镇。1928年属察哈尔省。1952年属河北省。1958年移治今赤城县。1960年改名赤城县。旧县名。1914年改龙门县置,治龙门卫(今河北
在今四川安岳县北四十里通贤镇姚市河上。清道光《安岳县志》卷7:玉带桥“在治北四十里。即国清寺桥。乾隆五年重修,上竖以亭,为四达要路。嘉庆五年为贼所焚,十年重修”。
元置,即今江西赣县西北攸镇圩。
在今吉林通榆县东南青龙泡屯。清光三十年 (1904) 初置开通县于此。民国徐曦 《东三省纪略》 卷2: “开通县原治哈拉乌苏,是年十月移治七井子。” 即此。
清宣统二年 (1910) 置,属宁远府。治所即今四川昭觉县。昭觉为 “交脚” 谐音,彝语意为 “倾斜的坝子”。民国初属四川建昌道。1928年直属四川省。1939年属西康省。1955年属四川省。在四川省
在今广西合浦县东北大廉山。《舆地纪胜》卷120廉州:“因大廉洞为名。”《方舆胜览》卷39廉州:“因洞为名。《元和志》:地有大廉洞,故元德五年置大廉县。今县虽废,而州名则以大廉洞故名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