咄泉
又名玄女泉、珍珠泉。在今安徽凤台县东北十里。《寰宇记》 卷129寿春县: 咄泉 “其泉与地平,一无波浪。若人至其旁,大叫则大涌,小叫则小涌,若咄之涌弥甚,因名咄泉”。
又名玄女泉、珍珠泉。在今安徽凤台县东北十里。《寰宇记》 卷129寿春县: 咄泉 “其泉与地平,一无波浪。若人至其旁,大叫则大涌,小叫则小涌,若咄之涌弥甚,因名咄泉”。
即今辽宁葫芦岛市西北新台门蒙族乡。清于此置边门。《清一统志·锦州府二》: 新台边门 “在宁远州西北七十里。旧设于芹菜沟,在州西北四十里。本朝康熙三十六年展边移置于此,有章京驻防”。
我国史籍对7世纪至17世纪中南半岛吉蔑王国的通称。真腊一名,始见 《隋书》。《大唐西域记》 卷10“三摩呾吒” 条作伊赏那补罗国, 盖为其都城名,并非国名。《新唐书·真腊传》 称:“真腊,一曰吉蔑。”
即今陕西勉县治。1935年沔县 (今勉县) 由县西旧城 (今武侯镇) 迁治于此。
明置,在今广西贺县东大宁河西岸黄洞村。《方舆纪要》 卷107贺县 “石牛营” 条下: “《志》云: 县西南有黄峒砦,叛瑶巢穴也。嘉靖末作乱,抚臣张岳讨平之。”
在今四川安岳县南七十里。《旧唐书·地理志》 普康县:“后周永唐县,隋改为永康,移治伏强城。”
西魏改华山县置,为宜城郡治。治所即今湖北宜城市。隋属襄阳郡。贞观八年(634)废。古县名。西魏改华山县置,治今湖北省宜城市。属襄阳郡。唐贞观八年(634年)废。
在今广东潮阳市东东山。《清一统志·潮州府》:双忠祠“在潮阳县东山,祀唐张巡、许远,宋文天祥过此,书“沁园春”词于壁。又祠左有大忠祠,祀文天祥”。
即今浙江湖州市东六十里南浔镇。《方舆纪要》 卷91乌程县: 南浔镇 “以浔溪所经而名。元至正十三年张士诚筑城于此。明初由湖州攻平江,自南浔至吴江守将以城降”。即此。在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东北部,东邻江苏
一名刘公河镇。在今湖北蕲春县东北三十三里刘河镇。民国《湖北通志》卷33《乡镇》:“刘公河市,在州(蕲州故治,今蕲州镇)北九十里。”
北宋置,属桐城县。即今安徽省桐城县西南二十二里挂镇乡。《方舆纪要》 卷26桐城县 “挂车岭” 条: 挂车镇 “以挂车岭而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