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和县

和县

1912年改和州置,属安徽安庆道。治所即今安徽和县。1928年直属安徽省。


在安徽省东部。属巢湖市。面积 1412 平方千米。人口65.1万。辖13镇、8乡。县人民政府驻历阳镇。和县古称历阳,因“县南有历水”而得名。秦置历阳县,治今历阳镇,属九江郡。西汉为都尉治。东汉扬州刺史驻此。北齐天保六年(555年)置和州,治历阳县(今和县)。明初省县入州,初属庐州府,后为直隶州。1912年废州为和县。1914年属安庆道,1927年直属安徽省。1949年属皖北行署区巢湖专区,1952年属安徽省芜湖专区。1959年与含山县合并为和含县。1961年撤销和含县,复为和县。1965年属巢湖专区,1971年属巢湖地区,1999年属巢湖市。地处长江沿江平原与江淮丘陵边缘结合地带。驷马诸山横亘在西北部,如方山海拔315米,为最高点,为长江与滁河分水岭。中及东南部为低平冲积平原。裕溪、滁河分列南北,为与无为、全椒二县界河。得胜河、姥下河、牛屯河皆顺地势横贯县境东入长江。长江由南向北流注。上有梁山,下有乌江,中有横江,均为东渡江东的著名古渡。驷马山引江工程为大型灌溉和航运工程。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农产水稻、小麦、油菜籽、棉花、芝麻等,为全国重点产棉县之一。产甜叶菊、姥半夏等药材。矿产有煤、铁、磷、白云石、石灰石等。工业有金刚石、水泥、造纸、砖瓦、醇酒、水泵、农药、胶合板等。芜湖长江大桥北端位于和县南境。淮南铁路横贯南境。巢宁公路横穿东西、全芜公路横穿南北。有连接长江两岸通往马鞍山的汽车轮渡。长江航运下通南京、上通芜湖等地。名胜古迹有龙潭洞、县猿人遗址、乌江霸王庙、唐刘禹锡陋室、明建文昌塔、西梁山、香泉温泉等。


猜你喜欢

  • 长池场

    在今四川南江县西南一百二十里长赤镇。《清史稿·杨继晓传》:嘉庆初, 白莲教义军“破南江,距县境长池数十里,县令始速继晓出御”。1933年川陕革命根据地置长赤县治此。

  • 洮河郡

    ①北周宣政元年 (578) 置,属岷州。治所在和政县 (今甘肃岷县东北文斗乡)。保定元年(561) 废。②北周置,属廓州。治所在洮河县 (今青海贵德县南)。辖境相当今青海贵德、尖扎和化隆回族自治县等地

  • 林梓镇

    即今江苏如皋市东南林梓镇。清 《乾隆内府舆图》: 如皋县东南有林梓镇。在江苏省如皋市东部、通扬运河畔。面积59平方千米。人口4.8万。镇人民政府驻林梓,人口 6500。古称高阳荡,明初因梓树成林,改今

  • 桑枣园

    即今四川安县西南桑枣镇。清嘉庆 《安县志》 卷11: 桑枣园在 “城西二十里”。

  • 西部联合旗

    1949年由阿巴嘎右翼旗与阿巴哈纳尔右翼旗合并设置,属锡林郭勒盟。驻罕布庙(今内蒙古阿巴嘎旗驻地新浩特镇)。1956年复改阿巴嘎旗。旧旗名。1949年以西阿巴嘎西阿巴哈纳尔联合旗和东阿巴嘎东阿巴哈纳尔

  • 春华山市

    即今湖南长沙县东北春华镇。《清一统志·长沙府二》 “榔梨市” 条下: “春华市在县东北六十里。”

  • 析州

    即淅州。唐武德二年 (619) 置,治所在内乡县 (今河南西峡县)。贞观八年 (634) 废。北魏置,治析阳郡(治今河南省西峡县)。辖境相当今河南省西峡、内乡县一带。永安初改置淅州。

  • 白壁集

    即今河南安阳县东二十六里白壁镇。清嘉庆《安阳县志》东乡图:有“白壁集”。

  • 旬关

    在今陕西旬阳县南洵河上。《汉书·郦商传》:商“别将攻旬关,西定汉中”。颜师古注:“汉中旬水上之关也,今在洵阳县。”在今陕西省旬阳县南洵河上。《汉书·郦商传》:商“别将攻旬关,西定汉中”。

  • 埭沟河

    在今安徽望江县东北。《方舆纪要》 卷26望江县: 埭沟河“在县北六十里,受漳湖诸流,连怀宁县境之沙滩,又东经石库渡至皖口入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