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国山县

国山县

西晋永兴初分阳羡地置,属义兴郡。治所在今江苏宜兴市西南五十里国山西麓,章溪东岸。东晋成帝时移于平地,离旧城七里。《宋书·孔觊传》:泰始二年 (466),义兴太守刘延熙叛,吴喜进击,“自国山进吴城,去义兴十五里”。隋开皇九年 (589)废入义兴县。


古县名。西晋永嘉四年(310年)分阳羡县置,治今江苏省宜兴市西南五十里国山西、章溪东岸。属义兴郡。隋废入义兴县。南朝宋泰始初,义兴(治今宜兴市)太守刘延熙举兵,宋遣吴喜进击,自永世(今江苏溧阳市南)至国山,进屯吴城(今宜兴市西南),即此。


猜你喜欢

  • 曹水

    一名好阳河。即今河南灵宝市东北好阳河。《水经·河水注》: 曹水 “出南山,北径曹阳亭西。其水西北流入于河”。《史记·陈涉世家》: “周文败,走出关,止次曹阳。” 《索隐》: “小颜云,曹水之阳也。其水

  • 遮虏城

    又名遮虏平。在今山西五寨县西北三十里五王城。唐置遮虏军于此。《资治通鉴》: 唐乾符五年(878),沙陀李国昌 “与李克用合兵陷遮虏军,进击宁武及岢岚军”。

  • 木册安抚司

    元置,属四川南道宣慰司。治所在今湖北宣恩县西南。元末明玉珍改为木册长官司。元置,治今湖北省宣恩县南板栗园。元末明玉珍改为长官司。

  • 萧滩驿

    在今江西樟树市西南。明 《寰宇通志》卷37临江府: 萧滩驿 “在府治 (今临江镇) 东。旧名临江驿,洪武间改今名”。《方舆纪要》 卷87临江府清江县: 萧滩驿 “旧在府城 (今临江镇) 东南万胜门外,

  • 妫汭

    古地名。在今山西永济市西南。《尚书·尧典》:“釐降二女于妫汭。”孔安国传:“居妫水之汭,……汭,音如锐反,水之内也。”或以为系妫水与汭水的合称。

  • 万寿桥

    即今福建福州市区八一七南路与中洲间的解放大桥。始建于元大德七年,至治二年(1322)落成。《方舆纪要》卷96福州府:万寿桥“在府南,跨南台江上,长三百余丈,石梁水门三十有九。元大德七年建。明成化后屡经

  • 硖石关

    明置,即今河南陕县东南五十二里硖石乡。《明一统志》 卷29河南府: 硖石关 “在陕州城东旧硖石县。即古崤陵关。路东通渑池,西通函关。今建巡检司”。在河南省三门峡市三门峡东南,陕县硖石镇金银山。扼陇海铁

  • 喀尔喀右翼部

    清内蒙古乌兰察布盟四部之一。其首领为外喀尔喀土谢图汗之族,世为本部台吉。顺治十年(1653),台吉本塔尔与土谢图汗有隙,率诸弟、部属千余户投附清朝,封札萨克和硕达尔汉亲王,所部编为 一旗。牧地在他鲁浑

  • 青檀山

    ①在今安徽无为县北五十里。产青檀,故名。亦作檀山。《宋书·鲁爽传》: 北魏豫州刺史跋仆兰 “设伏檀山”,即此。《清一统志 ·庐州府》 作“青檀山”。②在今山东枣庄市西南。《方舆纪要》 卷32峄县: “

  • 大石浦

    在今江苏昆山市东南三十里石浦港。《方舆纪要》卷24苏州府昆山县:大石浦,“《志》云:上承吴淞江,南接三林港,出淀山湖。元至治初,尝浚石浦以东诸塘浦。明宏治中及崇祯末,屡尝开浚。其相近者曰小石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