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乌山
在今江西兴国县北,接吉安县界。《清一统志·赣州府一》:大乌山“在兴国县北一百三十三里。高二十余里。四更即见日出。有风、雨二洞,深不可测”。
在今江西兴国县北,接吉安县界。《清一统志·赣州府一》:大乌山“在兴国县北一百三十三里。高二十余里。四更即见日出。有风、雨二洞,深不可测”。
即阳遂县。治所在今越南义静省德寿县西。《宋书·州郡志》九德郡浦阳县:“晋武帝分阳远立。阳远,吴立曰阳成,太康二年更名。后省。”
清乾隆二十六年 (1761) 改迷易千户所置巡检司,属会理州。治所在今四川米易县南撒莲。1951年改设迷易县。1952年改为米易县。
1933年9月中央革命根据地由金溪、南城二县析置,驻水口村 (今江西南城县东北水口)。取二县首字为名。1933年11月废。旧县名。中央苏区闽赣省设。1933年由金溪、资溪、南城三县析置,治今江西省南城
在今江苏铜山县北。《清一统志 ·徐州府一》: 茶城河 “一作垞城。为运道所经。明嘉靖末,黄河北徙,城为漕、黄交会之冲道”。
①即阳地南、北关的合称。在今山西灵石县境。阳地南关在今灵石县西南五十里南关镇,阳地北关在今灵石县北二十八里冷泉村附近。《清一统志·霍州》: 阴地关 “《新志》: 在县西南五十里,即南关镇。唐宋以来,雄
即今河南郑州市西北索须河。上游为须河、索河。索河出荥阳县南,北流至荥泽县 (今郑州市西北古荥镇) 南,与源自荥阳县东南之须河相会,是为须索河。又东会京河,东流为贾鲁河。
在今广东台山市西南海宴中镇。即海宴、矬洞二场。清雍正中合并为海矬场。嘉庆年间又改设上川盐巡司。民国改为上川场。
在今江西萍乡市西。南宋范成大《骖鸾录》:乾道九年(1173)闰正月二十九日,“发萍乡,宿里田驿”。即此。在今江西省萍乡市西。南宋乾道中范成大赴岭南,途经此。
元元贞元年(1295)升余干县置,属饶州路。治所即今江西余干县。辖境相当今江西余干县地。明洪武初复降为余干县。元元贞元年(1295年)升余干县置,治今江西省余干县。属饶州路。辖境相当今余干县地。明洪武
在今浙江萧山市东。源出浦江县西井亢岭,东北流经浦江县南、诸暨市东,故道自今萧山市南临浦镇东折,经钱清镇而至三江口入海。《水经·渐江水注》: “ (柯水) 东北径永兴县东,与浙江合,谓之浦阳江。”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