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大山

大山

①一名马谷山。在今山东无棣县北大山庄附近。《清一统志·武定府》:马谷山“一名大山。《齐乘》有大山在无棣县东北八十里。《山东通志》:山西南半麓有洞,广二丈余,深不可测。相传古有龙马从此出,故以为名”。

②一名安阳山。在今河南固始县东。唐元和中平蔡,驻兵于此。


(1)古山名。(1)又称马谷山。在今山东省无棣县北大山一带。西南山腰有洞,广二丈余,深不可测。相传古有龙马从此出。《齐乘》:大山在无棣县东北八十里,即此。(2)又称安阳山。在今河南省固始县东。唐元和中平定蔡州,驻兵于此。 (2)村名。(1)在海南省定安县南部。属龙门镇。人口330。清乾隆初,倪、莫、韦等诸姓人在此定居。据传,古时村后长着大片茂密的天然阔叶林,尤其是果树最多,人们在林中行走,如置身大山之中,故名。产稻、花生和闻名全县的“龙门萝卜”等,还产荔枝、菠萝、番石榴等水果。龙岭公路经此。(2)在海南省定安县南部。属翰林镇。人口420。据魏氏族谱记载,明弘治年间,魏姓从福建省莆田巨鹿迁此置居,迁琼始祖魏赘疆曾任琼州总镇。该村现为单姓村。迁来时,村址为千年古木环绕的一片大山,故名大山村。产稻、甘薯、甘蔗、花生、黑豆、油麻、荔枝、龙眼、波罗蜜、香蕉等。该村制蓑衣历史悠久,素称“蓑衣村”。龙翰公路经此。


猜你喜欢

  • 高台 (臺) 千户所

    明景泰七年 (1456) 置,属陕西行都司。治所即今甘肃高台县。《方舆纪要》 卷63高台所: “曰高台者,以其地稍高,控扼戎番之要冲也。” 清雍正二年 (1724) 改为高台县。

  • 玉带桥

    在今四川安岳县北四十里通贤镇姚市河上。清道光《安岳县志》卷7:玉带桥“在治北四十里。即国清寺桥。乾隆五年重修,上竖以亭,为四达要路。嘉庆五年为贼所焚,十年重修”。

  • 青堤 (隄) 渡

    亦名清平渡、绮川渡。即今四川射洪县东南四十里青堤乡。清费密 《荒书》: 清顺治二年 (1645),“ (何) 继成渡河之兵屯射洪之古井边,十月与 ‘贼’ (张献忠义军) 战青堤渡”。即此。乾隆元年 (

  • 建西县

    1946年9月由喀喇沁右翼旗析置,治锦山镇 (今内蒙古喀喇沁旗)。1947年11 月改为喀喇沁右旗建西县联合政府,1949年3月改名喀喇沁旗。旧县名。1964年以南平市和建瓯、顺昌二县各一部分设置。治

  • 釜溪河

    一名盐井河。在今四川自贡市南。西支为旭水河,北支为威远河,在市西北两河口会合后,始称釜溪河,经市中心区西南,东南流至富顺县西南注入沱江,釜溪河既为产盐河,也是运盐河。两河口以下通木船。民国 《富顺县志

  • 宾陀罗国

    亦作宾同陇、宾头狼、宾童龙。今越南中部南境之蕃浪。《宋史·外国五》: “占城国在中国之西南。……泛海南去三佛齐五日程。陆行至宾陀罗国一月程,其国隶占城焉。”

  • 清净化城塔

    又称班禅六世塔。在今北京市朝阳区安定门外黄寺路11号。是清乾隆四十七年 (1782)为西藏班禅六世修建的衣冠塔。

  • 金瓶山

    在今广西灵川县北。《方舆纪要》 卷107灵川县: 金瓶山 “在县西十五里。其西峰连环崒嵂,状类金瓶”。

  • 金积渠

    在今宁夏吴忠市西南。明嘉靖 《宁夏新志》 卷3: 金积渠 “在 (灵) 州西南金积山口,汉伯渠之上。弘治十三年,都御史王珣奏浚。长一百二十里……遍地顽石,大皆十余丈,锤凿不能入,火醋不能裂,竟废之。今

  • 盐水镇

    在今四川珙县南。《方舆纪要》 卷70珙县:盐水镇在“府南百二十里。《志》 云: 明初置盐水坝巡司于此。万历初,改为歇马堡巡司”。在台湾省台南县北部、急水溪和八掌溪间。面积52.25平方千米。人口约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