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大巴山

大巴山

亦名大巴岭山。在今陕西南郑县南、四川南江县东北,为米仓山南支。《寰宇记》卷133兴元府南郑县:“大巴岭山在县西南一百九里。《水经注》云:廉水出巴岭,北流经廉州。又《周地图记》云:此岭之南是古之巴国也。”《明史·林俊传》:兰廷瑞义军:“越汉中三十六盘,至大巴山。官军追及,复大破之。”即此。《清一统志·汉中府一》:大巴山,“《旧志》:在县南一百九十里,西乡县西南一百五十里。延亘数百里。冬夏积雪,中包孤云、两角、米仓诸山,南接四川巴州界”。


简称巴山。绵延在甘肃、四川、重庆、陕西、湖北五省市边境山地的总称。西北—东南走向。包括摩天岭、米仓山和武当山等。海拔 2000~2500米。狭义的大巴山仅指汉水支流河谷地以东,渝、陕、鄂三省市边境的山地。主峰神农顶,海拔 3105 米,在湖北省神农架林区境内。是中国亚热带、温带多种古老植物发源地之一。亦为四川、汉中两盆地间的界山,对冬季北方寒冷气流南侵有屏障作用。《舆地纪胜》汉中府:“大巴山,在南郑县(南)一百九里,秋冬积雪至丈余。”《读史方舆纪要》巴州南江县:大巴山,“县北二百里。高耸千寻,岩径极险,春夏积雪不消,与汉中诸山相连,为巴汉巨镇,梁州中土也。一名巴岭山”。并即此。为全国重点自然保护区。


猜你喜欢

  • 口头镇

    即今河北行唐县西北五十六里口头镇。清同治《畿辅通志》卷50行唐县图:西北有口头镇。在河北省行唐县北部。面积138.9平方千米。人口2.4万。镇人民政府驻口头,人口1780。为县内四大古集镇之一。地处郜

  • 大长江

    在今广西临桂县西北。《方舆纪要》卷107永宁州:大长江在“州北五十里。源出都狼山之大长泉,一名济泉,东南流入永福县界,下流合于漓江”。

  • 上歇武

    清末由竹节族分出,驻牧地在今青海称多县东南。百户驻歇武寺(今青海称多县东南歇武)。

  • 杜胜集

    亦作杜圣集。明置杜胜集巡司,属东明县。即今山东东明县南六十里马头镇。《清一统志·大名府二》:杜胜集巡司“明弘治六年设通判及主簿驻此,专理河务。本朝(清)初设守备把总。康熙年间增设巡司,后裁。雍正十年,

  • 青阳门

    十六国后凉都城姑臧城的城门,在今甘肃武威市。《晋书·秃发利鹿孤载记》: 建和年间,秃发傉檀袭姑臧,“耀兵于青阳门”,即此。

  • 索西城

    在今甘肃岷县东北。《后汉书· 西羌传》: 建初二年 (77),烧当羌寇陇西,马防讨破之,“乃筑索西城,徙陇西都尉戍之”。北魏置赤水县治此。东汉建初二年(77年)筑,在今甘肃省岷县东北。北魏时于此置赤水

  • 水源县

    唐武德五年(622)置,属源州。治所在今越南义静省香山一带。贞观十三年(639)废。

  • 古林县

    唐置,属羁縻西原州。治所在今广西大新县西北。北宋废。

  • 宁静县

    1912年置,属四川昌都府,后划归川边特别区。1939年后属西康省。驻江卡(今西藏芒康县西)。后设江卡宗。旧县名。1912年由江卡委员辖地改置,治江卡(今西藏芒康县嘎托)。1950年原西藏噶厦地方政府

  • 张家沟

    在今江苏高邮市北三十五里张家沟村。明置巡司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