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平县
①唐乾元三年(760)改湖城县置,属虢州。治所在故上阳宫(今河南灵宝市西北阳平河入黄河处东岸)。后移治上阳宫东南一里。大历四年(769)又改为湖城县。
②唐大和四年(830)改东平县置,属郓州。治所在今山东东平县州城镇西北十五里。六年(832)废入须昌县。
古县名。(1)唐乾元元年(758年)改湖城县置,治今河南省灵宝市西阌乡。属虢州。大历四年(769年)复名湖城县。(2)唐太和四年(830年)改东平县置,治今山东省东平县东。属郓州。六年废入须昌县。
①唐乾元三年(760)改湖城县置,属虢州。治所在故上阳宫(今河南灵宝市西北阳平河入黄河处东岸)。后移治上阳宫东南一里。大历四年(769)又改为湖城县。
②唐大和四年(830)改东平县置,属郓州。治所在今山东东平县州城镇西北十五里。六年(832)废入须昌县。
古县名。(1)唐乾元元年(758年)改湖城县置,治今河南省灵宝市西阌乡。属虢州。大历四年(769年)复名湖城县。(2)唐太和四年(830年)改东平县置,治今山东省东平县东。属郓州。六年废入须昌县。
即今四川名山县东北百丈水,为临溪河上源。《方舆纪要》卷72名山县:百丈河“在县东北六十里。源出莲花山,径百丈废县东,下流入邛州蒲江县为铁溪河。一名千尺潭, 以水源远而深也”。
北魏置,治所在北中城(今河南孟县南)。北齐废。
即今河北清苑县(南大冉)东北马庄乡。民国《清苑县志》卷1:第三区有马家庄。
隋开皇三年 (583) 置,属鄜州。治所即今陕西富县。《元和志》 卷3洛交县: “洛水之交,故曰洛交。” 大业三年 (607) 为鄜城郡治。不久改为上郡治。唐复为鄜州治。元省入鄜州。古县名。隋开皇十六
即菉葭浜镇。今江苏昆山市东南二十四里陆家镇。
即今吉林抚松县东南锦江。源出长白山西麓,流入漫江。民国 《抚松县志》 卷1: 紧江 “源出白山前怀西北,流水势湍急,故曰紧江。会桦友河子、梯子河、旱河诸水,至花砬子与漫江相会。由源至口,约百八十里”。
在今广东连平县西北。《明史·地理志》连平州:“西有银梅水,源出杨梅坪,即浈水上源。”
建置无考。北周属九陇郡。治所在今四川彭州市西北。隋开皇初废入九陇县。
即今贵州绥阳县西北黄鱼乡。《清一统志·遵义府》 “中堡铺” 条下: 又有 “黄鱼硚铺”等,皆戍守处。
在今内蒙古包头市西。《清一统志·乌喇特》: 昆都仑河 “在旗 (治今哈德门) 东四十里。源出乌孙土禄之地,西南流,入黄河”。蒙古语意为“横流河”。古称石门水,又称昆独仑河。黄河上游支流。在内蒙古自治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