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郡
①北魏置,属朔州。治所在太平县(今山西宁武县东北)。北周废。
②北齐改神武郡置,治所在神武县(今山西神池县东北)。北周废。
(1)北魏置,治太平县(在今山西寿阳县北)。后废。(2)北齐改神武郡置,治神武县(今山西山阴县东南)。辖境相当今山西省山阴县一带。北周时废。
①北魏置,属朔州。治所在太平县(今山西宁武县东北)。北周废。
②北齐改神武郡置,治所在神武县(今山西神池县东北)。北周废。
(1)北魏置,治太平县(在今山西寿阳县北)。后废。(2)北齐改神武郡置,治神武县(今山西山阴县东南)。辖境相当今山西省山阴县一带。北周时废。
在今陕西平利县西南四十里。《寰宇记》 卷141引 《周地图记》 云:“有夫妇携子入山猎,其父落崖,妻子将药救之,并变为三石人,名以此得。今岭上有臼。父老云,古仙学道于此,而药臼尚存。”
金世宗避暑宫,建于 “凉陉”,在今河北沽源县北囫囵诺尔旁。《金史·地理志》 桓州: “曷里浒东川,更名金莲川; 有景明宫即金世宗避暑宫,在凉陉……有白泺。” 元王恽 《中堂事记》: “至察罕脑儿,时行
在今四川广安县西。《清一统志·顺庆府》:拟岘亭“在广安州西二里。安张商英有诗”。
清置,属澄城县。即今陕西澄城县南四十八里韦庄镇。在陕西省澄城县南部。面积86平方千米。人口3.8万。镇人民政府驻韦庄,人口7210。明洪武年间城堡形似太极图,名太极堡。景泰年间以姓更今名。清曾设镇。1
1935年改恩阳县置,属广西省。治所在多敬圩 (今广西德保县西北敬德镇)。1951年并入德保县。旧县名。1936年由恩阳县及靖西县北部、天保县西部地合置,治多敬圩(今广西德保县西北多敬)。1952年撤
五代唐改昌宁县置,属慈州。治所在今山西乡宁县东南。北宋皇祐三年(1051)移治今乡宁县,熙宁五年(1072)废。金复置乡宁县,属吉州。蒙古至元三年(1266)废。后复置。清属平阳府。民国初属山西河东道
在今山东高密市西北二十五里。 《方舆纪要》卷36高密县:九穴泊“泊有九沟,因名”。
在今陕西大荔县东南。《史记·封禅书》:“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须下迎黄帝。……故后世因名其处曰鼎湖。” 《汉书·郊祀志》 晋灼注: “荆山在冯翊怀德县 (今陕西大荔县东南) 也。
亦名平夷堡。明万历十四年(1586)置,属松潘卫。在今四川松潘县南一百三十六里。
唐圣历元年 (698) 置,属富州。治所在今广西昭平县东北思勤江西岸走马乡陶唐村。二年(699) 为武安州治。开元二年 (714) 仍属富州。天宝初属开江郡。乾元初复属富州。北宋天宝五年(972) 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