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姚州

姚州

①唐武德四年 (621) 置,治所在余姚县(今浙江余姚市)。辖境相当今浙江余姚市大部和慈溪市西部地。七年 (624) 废。

②唐武德四年 (621) 置,为姚州都督府治。治所在姚城县 (今云南姚安县西北十七里旧城)。辖境约当今云南姚安县地。《旧唐书·地理志》: “武德四年,安抚大使李英,以此州内人多姓姚,故置姚州。”为唐经营西南边疆的重镇。天宝后废。南诏改弄栋节度。宋大理改姚府。元至元十二年 (1275) 复置,属大理路。治所在今姚安县北十九里光禄镇。天历元年(1328) 为姚安路治。明为姚安府治,治所迁今姚安县城栋川镇。清乾隆三十五年 (1770) 改属楚雄府。1913年废为县。


(1)唐武德四年(621年)以此地人多姓姚置姚州和附郭县姚城,治今云南省姚安县西北旧城。姚州都督府治此,为唐和西南各族往来要站。天宝后地入吐蕃,州废。贞元中归南诏,改置弄栋城(今姚安县东),为弄栋节度驻地。大理时改弄栋府,又名统矢府、姚府。蒙古宪宗七年(1257年)改为统矢千户所。元至元十二年(1275年)改统矢千户所复置姚州,治今姚安县。辖境相当今云南省姚安、大姚、永仁等县地。天历元年(1328年)置姚安路,并为路治。明为姚安府治。清属楚雄府。1913年废州改姚安县。(2)唐武德四年置,治余姚县(今浙江余姚市北)。辖境相当今浙江省余姚市一带。七年废。


猜你喜欢

  • 宛亭

    即春秋宛濮邑。在今河南封丘县东北。《左传》: 僖公二十八 (前632),“宁武子与卫人盟于宛濮”。杜注: “陈留长垣县西南有宛亭,近濮水。”

  • 白泉军

    唐开元五年(717)郭知运置,在今青海乐都县东北。宝应元年(762)陷于吐蕃。唐开元五年(717年)郭知运置,治今青海省乐都县东北。宝应元年(762年)后没于吐蕃。

  • 鲁甸县

    1913年改鲁甸厅置,后属云南滇中道。治所即今云南鲁甸县。1929年直属云南省。在云南省东北部,东南与贵州省威宁县接壤。属昭通市。面积1519平方千米。人口37.4万。辖1镇、13乡(含2回族乡)。县

  • 桐岭墟

    在今广西武宣县南四十里桐岭镇。清光绪《广西舆地全图》 武宣县图: 南有峒岭墟。

  • 安乐镇

    ①北宋置,属历亭县。即今山东武城县东北四十二里四女寺镇。②北宋置,属阳谷县。即今山东阳谷县东北三十里安乐镇。(1)古镇名。又称四女树镇。即今山东省武城县北四女寺镇。金属历亭县。(2)今镇名。(1)在安

  • 台湾省

    清光绪十三年(1887)置,治台湾府(今台湾省台中市)。在首府未建成前,先以台北为施政中心。辖境相当今台湾省。光绪二十年(1894)以台北府为台湾省会。二十一年(1895)被日本侵占。1945年抗日战

  • 教化山部

    宋大理置,为教合三部之一,属最宁府。在今云南文山县西南六里旧城。元代属临安等处宣慰司。明代置教化三部长官司。

  • 杨阁老

    在今湖南沅江市西北二十里。明兵部尚书、东阁大学士杨嗣昌葬此,故名。

  • 昔剌思

    一作撒剌哈夕。即今伊朗东北境萨腊赫斯。《元史· 太祖纪》: 十六年 (1221) 十月,“皇子拖雷克马鲁察叶可、马鲁、昔剌思等城”。即此。

  • 弘政县

    一作宏政县。辽世宗时置, 为宜州治。治所在今辽宁义县东北二十五里。金属义州,移治今义县。元废。古县名。辽世宗置,治今辽宁省义县。为宜州治。元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