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安南

安南

唐调露元年(679)改交州都督府为安南都护府,简称“安南府”或“安南”。“安南”之名始此。五代晋时独立,建国号为大瞿越,后又作大越。北宋开宝三年(970)封其王为安南郡王;八年又封为安南都护、交趾郡王;南宋淳熙元年(1174)改封安南国王,此后遂称其国为安南。明永乐五年(1407)成为明朝一省,于其地置交趾布政司,宣德二年(1427)独立,仍称安南。清嘉庆八年(1803)改国号为越南,但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我国民间仍沿称其地为安南。


唐调露元年(679年)改交州都督府为安南都护府,简称安南府、安南。“安南”之名始此。五代晋时独立,建国号为大瞿越,或大越。北宋开宝三年(970年),封其王为安南郡王;八年又封为安南都护、交趾郡王;南宋淳熙元年(1174年)改封安南国王,此后遂正式称其国为安南。明永乐五年(1407年),成为明朝一省,于其地置交趾布政司,宣德二年(1427年)独立,仍称安南。自宋迄元、明、清各朝均接受册封。其南部疆域不断扩张,早在11世纪,即蚕食南部邻国占城领土,15世纪以后,逐渐占有占城国全部和真腊国(今柬埔寨)一部分,拓地至暹罗湾。清嘉庆八年(1803年)改国号为越南,光绪十年(1884年)沦为法国保护国,分其国为东京(北圻)、安南(中圻)、交趾支那(南圻)三部,但直到1949年前,我国民间仍沿称其地为安南。


猜你喜欢

  • 第二将山

    在今甘肃华池县东。《清一统志·庆阳府一》: 第二将山 “在安化县东北一百二十里。峰峦高耸,林木茂盛,其地居民富庶”。

  • 淮阴郡

    ①东魏置,属淮州。治所在怀恩县 (北周改寿张县,隋改名淮阴县,在今江苏淮阴县西南码头镇)。辖境相当今江苏淮阴市及洪泽、盱眙、淮阴等县。南朝陈改为东平郡。隋开皇元年 (581) 复改为淮阴郡,旋废。②唐

  • 史侯河

    亦作安侯河。即今蒙古国境内之鄂尔浑河。《后汉书·鲁恭传》:永元元年(89),议遣窦宪、耿秉等击匈奴,恭上疏谏曰:“今匈奴为鲜卑所杀,远臧于史侯河西,去塞数千里。”

  • 石渠水

    在今四川都江堰市东北。《宋史·河渠志五》:“石渠之水,则自离堆别而东,与上下马骑、乾溪合。”

  • 辰溪

    即武陵五溪之一。一名辰水。又名麻阳河。源出今贵州江口县西北梵净山,称大江。东流入湖南境,始称辰水。经麻阳、辰溪二县, 注入沅水。《汉书·地理志》 武陵郡辰阳:“三山谷,辰水所出,南入沅。”《水经·沅水

  • 疑陵

    在今广东中山市南二十里寿星塘。相传宋端宗葬于此。《方舆纪要》 卷101广州府香山县 “北台山” 条: “ 《野史》,宋端宗崩于舟中,葬寿星塘。今塘侧有陵迹五处,盖遗臣马南宝所筑疑冢也。其地亦名坟头冈。

  • 月浦镇

    即今上海市宝山区西北月浦镇。《方舆纪要》卷24苏州府嘉定县:月浦镇“因水而名。顾泾巡司置于此”。《清一统志·太仓州一》:月浦桥“在宝山县东月浦镇,一名步月。元虞集尝泊舟玩月于此”。在上海市宝山区陆境北

  • 泥沟

    在今江苏丰县北。《清一统志·徐州府一》:泥沟 “在沛县西北五十里。亦名泥沟河。源出山东滕县白马山,自鱼台县流入,经沙河镇西南入漕河”。

  • 乐州

    ①唐武德四年(621)置,治所平乐县(今广西平乐县西南)。辖境相当今广西平乐县及恭城瑶族自治县地。贞观八年(634)改为昭州。②北宋宣和元年(1119)改湟州置,治所在邈川城(今青海乐都县南湟水南岸)

  • 龙水囤

    在今贵州瓮安县境。《明史·李应祥传》:万历二十八年(1600)征播之役,“副将陈寅等已连克数囤,拒贼四牌高囤下,别遣兵从间道直捣龙水囤”。即此。约在今贵州省瓮安县境。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征播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