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安平县

安平县

①秦置,属九江郡。西汉初元元年(前48)置为侯国, 治所在今江西安福县东南六十里洋口、城田一带。东汉永元八年(96)改名平都县。

②西汉置,属涿郡,为都尉治。治所即今河北安平县。东汉属安平国。三国魏属博陵郡。西晋为博陵国治。北魏为博陵郡治。隋属博陵郡。唐属深州。元属晋州。清属深州。民国初属直隶保定道。1928年直属河北省。

③南朝宋侨置,属高阳郡。治所在今山东淄博市东临淄地。北齐废。

④南朝宋改东安平县置,属齐郡。治所在今山东淄博市临淄东北十里皇城营。北齐废入临淄县。唐武德四年(621)复置,属青州。八年(625)又废。

⑤北魏太和八年(484)置,属北汾州。治所在若多村(今陕西宜川县东二十四里大村)。西魏大统十八年(552)改为汾川县。

⑥北魏置,属临松郡。治所在今甘肃张掖市南。寻省入临松县。

⑦东魏武定元年(543)置,属齐郡。治所在雁门川(今山西繁峙县西)。北齐废。

⑧南朝梁置,属宁海郡。治所在今广西防城港市西南。隋大业初改为海安县。

⑨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改平坝卫置,属安顺府。治所即今贵州平坝县。1914年因与直隶省(今河北省)安平县重名,改为平坝县。

⑩清光绪十三年(1887)改台湾县置,为台南府治。治所即今台湾省台南市。二十一年(1895)被日本侵占后改为台南县,后改设台南市。

(11)1913年改安平厅置,后属云南蒙自道。治所即今云南马关县。因与直隶、贵州二省安平县重名,1914年改马关县。


(1)古县名。(1)西汉置,治今江西省安福县东南。属豫章郡,后为侯国。东汉永元八年(96年)改名平都县。(2)南朝宋改东安平县置,治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辛店镇)东北皇城营村。因城内有石槽,故亦名石槽城。属齐郡。北魏因之。北齐废入临淄县。唐武德四年(621年)复置,属青州。八年废。(3)北魏太和八年(484年)置,沿薛河川(今陕西宜川县西北)。属朔方郡。西魏大统年间改名汾川县。(4)南朝梁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兴市东南。为宁海郡治。隋大业初改名海安县。(2)古旧县名。(1)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改平坝卫置,治今贵州省平坝县。属安顺府。1914年因与直隶(今河北)、云南两省安平县重名,改名平坝县。(2)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以台湾县改名,治今台湾省台南市。为台南府治。日本侵占后改为台南州。1945年台湾归还中国后,改名台南县。(3)旧县名。(1)1913年由安平厅改置,治马白关(今云南马关县驻地马白镇)。因与直隶(今河北)、贵州两省安平县重复,1914年更名马关县。(2)豫皖苏解放区设。1948年9月由河南省鹿邑县析置,治安平集。同年11月撤销,仍划入鹿邑县。(4)今县名。在河北省东南部。属衡水市。面积493平方千米。人口30.8万。辖3镇、5乡。县人民政府驻安平镇。战国为赵安平邑(今县城)。西汉置安平县,属涿郡。故治即今县址,《史记·赵世家》:惠文王四年(前295年)“公子成为相,号安平君”,即此。东汉属安平国。西晋为博陵国治。隋属博陵郡。唐先属深州,后隶定州,先天二年(713年)还属深州。五代、宋、金因之。蒙古中统二年(1261年)属晋州。明因之。清雍正二年(1724年)属深州。1913年属直隶省益阳道,次年改属保定道,1928年属河北省。1937年属第十行政督察区。1949年属定县专区。1954年属石家庄专区。1958年并入深县。1961年复设安平县,属石家庄专区。1962年属衡水专区(1968年改地区)。1996年划归衡水市。地处河北平原黑龙港流域,地势低平。有滹沱河、潴龙河流经。属南温带半湿润气候。农产小麦、玉米、谷子、棉花、花生。为省粮食生产基地县。有机械、化肥、化工、建材、电子、纺织、农副产品加工等工业。丝网业闻名全国。前安铁路、正饶、保衡公路经境内。古迹有汉墓壁画、孝感圣姑庙遗址。


猜你喜欢

  • 傍水崖

    在今河北抚宁县东北八十里石河之滨。层峦并立,沿河峭壁数仞。《方舆纪要》 卷17抚宁县“裂头山” 条载: “其西白蕉果山,山前为傍水崖,内平外险。隆庆初,北部黄台吉犯边,自此逸去,帅臣戚继光伏兵邀之,斩

  • 龙场

    即今贵州贞丰县西北龙场镇。清有千总驻此。

  • 夏墅镇

    亦称南夏墅镇。即今江苏武进县南二十里南夏墅乡。清光绪 《江苏全省舆图》 阳湖县图: 南有夏墅。民国 《江苏六十一县志》: 武进县南有 “夏墅镇”,“夏墅跨邵尧港,以别于西夏墅,亦称南夏墅”。

  • 后洋

    即今福建漳平市北双洋镇西之西洋。《明通鉴》:正统十四年(1449)二月,“林子得、邓永祖等复拥茂七兄子伯孙聚后洋,攻州县”, 即此。即今福建省漳平市北西洋。《明通鉴》:英宗正统十四年(1449年)二月

  • 飞狐口

    在今河北蔚县东南恒山峡谷口之北口。为古代河北平原通向北方边陲地区的咽喉。《汉书·郦食其传》:郦食其对高帝说:“杜太行之道,距飞狐之口。”即此。飞,又作蜚。即今河北省蔚县东南恒山峡谷口之北口。为河北平原

  • 长江隘

    即今广东仁化县东北长江镇。《方舆纪要》卷102仁化县“风门凹隘”条:“长江隘在县北七十里。”《清一统志·韶州府》:长江隘“在仁化县东北九十里扶溪乡。界连江西、湖南。山川盘结,黎民稠集。旧有墟曰维贤坊。

  • 永平陵

    东晋穆帝司马聃陵墓。在今江苏南京市北幕府山南麓。《清一统志·江宁府二》 引张敦颐《六朝事迹》:晋穆帝永平陵“在幕府山之阳”。

  • 会稽山

    ①在今浙江绍兴市南。《周礼·职方氏》:“东南曰扬州,其山镇曰会稽”。《山海经·南山经》:“会稽之山,四方,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砆石。”《史记·夏本纪》:“禹会诸侯江南,计功而崩,因葬焉,命曰会稽。会稽者

  • 丁青宗

    亦名穹布丁青、霍尔丁青。即今西藏丁青县。藏语意为大台地、上广。原为三十九族首邑。西藏地方政府设丁青宗。1960年与色扎、尺犊两宗合并设丁青县,驻加莫塘。1916年置,治今西藏自治区丁青县甲木塘。196

  • 呷哪工弄

    在今四川康定县西南甲根坝乡。清康熙四十年 (1701) 置呷哪工弄土百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