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埠桥
①即今安徽枞阳县北二十里官桥乡。旧属桐城县。清道光 《桐城续修县志》 卷1 《集场》 有官埠桥。
②即今湖北咸宁市东北官埠镇。清光绪 《咸宁县志》 卷1 《镇市》: 官埠桥 “东去县十里”。
集镇名。在安徽省枞阳县西部、连城湖北岸。官埠桥镇人民政府驻地。人口 1870。古为驿站,有官埠石桥,地以桥名。产稻、油菜籽和杉、松、油桐、竹等。特产麦鱼。有砖瓦、农机修配、粮油加工等厂和水产养殖场、采石场。枞桐公路和铜安公路经此。名胜古迹有狮子山、神墩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
①即今安徽枞阳县北二十里官桥乡。旧属桐城县。清道光 《桐城续修县志》 卷1 《集场》 有官埠桥。
②即今湖北咸宁市东北官埠镇。清光绪 《咸宁县志》 卷1 《镇市》: 官埠桥 “东去县十里”。
集镇名。在安徽省枞阳县西部、连城湖北岸。官埠桥镇人民政府驻地。人口 1870。古为驿站,有官埠石桥,地以桥名。产稻、油菜籽和杉、松、油桐、竹等。特产麦鱼。有砖瓦、农机修配、粮油加工等厂和水产养殖场、采石场。枞桐公路和铜安公路经此。名胜古迹有狮子山、神墩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
在今陕西略阳县北。《续资治通鉴长编》:北宋乾德二年(964),王全斌伐蜀, 由凤州路进讨,“攻拔乾渠渡、万仞、燕子等寨,遂取兴州”。
即今广东增城市西南仙村镇。明万历《广东通志》卷16:增城县有“仙村墟”。
唐开元后置羁縻州,属雅州都督府。治所在今四川康定县境。北宋属雅州。后废。
①唐武德四年 (621) 置,属西濮州。治所在今云南祥云县东北。贞观十一年(637)属髳州。天宝后废。②唐调露元年 (679) 于废铜山监置,属梓州。治所在今四川中江县东南九十里广福镇 (俗名铜山寺)
清雍正十二年(1734)升沂州置,属山东省。治所在兰山县(今山东临沂市)。辖境相当今山东临沂、日照、莒县、郯城、费县、沂水、蒙阴等市县地。1913年废。北宋庆历三年(1043)王伦起义于此。金末又为刘
①又名博关。春秋时齐邑。在今山东茌平县西博平镇西北三十里。《史记· 田敬仲完世家》: 齐威王六年 (前351),“晋伐我,至博陵”。即此。汉至唐为博平县治。②东汉桓帝父刘翼之陵。在今河北蠡县南十五里。
西汉置,初属鄣郡。元封二年 (前109)属丹阳郡。治所在今安徽青阳县南五十里陵阳镇。三国吴移治今安徽黄山市黄山区西北广阳镇 (故址现已没入太平湖)。西晋属宣城郡。东晋咸康四年 (338)改名广阳县。古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 置,属昌图府。治所在郑家屯(今吉林双辽县)。1913年改为辽源县。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置,治今吉林省双辽市。属昌图府。1913年废。
①在今河南济源市西北王屋山之绝顶。唐李白《寄王屋山人孟大融》诗有“愿随夫子天坛上,闲与仙人扫落花”。②在今河南渑池县东北十八里。《寰宇记》卷5渑池县:天坛山“高五百丈,四面陡绝如坛。后魏孝文帝西巡至此
北宋置,属西宁州。在今青海湟中县东南。崇宁三年 (1104) 改为清平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