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城县
南朝宋孝建三年 (456) 析县置,属义阳郡。治所在今河南罗山县西。南齐改为保城县。
古县名。南朝宋孝建三年(456年)置,治今河南省罗山县西。属汝南郡。南朝齐改名保城县。
南朝宋孝建三年 (456) 析县置,属义阳郡。治所在今河南罗山县西。南齐改为保城县。
古县名。南朝宋孝建三年(456年)置,治今河南省罗山县西。属汝南郡。南朝齐改名保城县。
在今江西兴国县北,接吉安县界。《清一统志·赣州府一》:大乌山“在兴国县北一百三十三里。高二十余里。四更即见日出。有风、雨二洞,深不可测”。
唐置,在今四川越西县东北梅花乡。《新唐书·地理志》 嶲州:“自清溪关南经大定城百一十里至达仕城。”在今四川省越西县北。唐贞元十四年(798年)刘希昂出使南诏经此。
在今云南曲靖市东。《方舆纪要》卷114沾益州: 堆涌山在 “州东南二百余里。延袤二百余里。峰峦堆突,如涌出然”。
即十三都镇。在今广东兴宁市西北。明置巡司于此。
1916年改勐陇行政区置,属云南腾越道。包括勐卯安抚司和腊撒长官司地,又称勐撒行政区。行政委员夏秋驻今云南陇川县西北三十四里腊撒,冬春驻今云南瑞丽市西郊勐卯。1929年直属云南省。1932年改瑞丽设治
即今山西长治县南太义村。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移同知驻此。古镇名。在今山西省长治市南。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移同知驻此。
在今江西星子县西北庐山南麓秀峰寺后。宣统补刊 《庐山志》 引桑乔 《庐山疏》: “大龙潭绕出双剑之东,下注大壑,悬挂数十百丈,曰瀑布水。水循壑东北逝,与马尾水合流出两山山峡中,下注石潭。石碧而削,水练
1941年伪满改四平街市置,为四平省会。治所即今吉林四平市。1945年抗战胜利后仍为四平市。1947年为辽北省会。1949年属辽西省。1954年属吉林省。简称四。在吉林省西南部、东辽河下游。面积1.5
北周改秦郡置,属秦州。治所在尉氏县(今江苏六合县)。隋开皇初废。
①辽置,为严州治。治所在觉华岛(今辽宁兴城市东南菊花岛)上。金属兴中府。元废。②1914年改宁远县置,属奉天辽沈道。治所即今辽宁兴城市。取辽兴城县为名。1986年改设兴城市。古旧县名。辽移兴州之民筑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