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居庸关

居庸关

又名军都关、太行第八陉、蓟门关、纳款关。在今北京市昌平县西北三十里。关门南北相距四十里,两山夹峙,下有巨涧,悬崖峭壁,称为绝险。《吕氏春秋·有始》: 九塞有 “居庸”。《汉书·地理志》: 上谷郡居庸县 “有关”。《后汉书·光武纪》:建武十五年 (39),“徙雁门、代郡、上谷三郡民,置常山关、 居庸关以东”。 《水经·㶟余水注》: “㶟余水出上谷居庸关东。” 为历代军事防御要地。元始于居庸关设南、北口之戍。明徐达于此垒石为城,为京师北方门户。清于此关城置都司。关城内有云台,元至正五年 (1345) 建成。台上原有三座喇嘛塔,称过街塔。元末明初时先后被毁。明正统四年 (1439) 在台上建泰安寺,清康熙四十一年 (1702) 又毁。居庸关云台尚存,1961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北京市昌平区西北。为长城重要关口。居庸之名出现于战国,《吕氏春秋·有始览》称“居庸”为天下九寨之一。处两山夹峙的狭长深谷之中,扼北京通往内蒙古的交通要冲,向为北京西北的屏障。传秦始皇修长城时将强征民夫士卒徙居于此。三国时名西关,唐有居庸、蓟门、军都等关之称,辽以后均称今名。《后汉书·光武帝纪》:建武十五年(39年),“徙雁门、代郡、上谷三郡民置常山关、居庸关以东。”明初靖难兵起,燕王朱棣曰:居庸关路狭而险,北平之噤喉也,百人守之,万夫莫窥,必据此乃可无北顾忧,即此。明与紫荆、倒马合称内三关。今关建于明洪武元年(1368年)。关城内有一建于元至正五年(1345年)的云台(原为过街塔基座),由汉白玉砌成,高9.5米。台座中间南北向开一券门,通车马。券门及券洞内雕有属喇嘛教内容的佛教图像和梵、藏、八思巴、维吾尔、汉、西夏六种文字题刻的《陀罗尼经咒》和《造塔功德记》,是元代石雕艺术杰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居庸关云台


猜你喜欢

  • 武索镇

    即今江西万安县东南武术乡。清置巡司于此。

  • 靖西县

    1913年改归顺府置,属广西镇南道。治所即今广西靖西县。以地处广西西部边境,毗连安南 (今越南),取西鄙安宁之义。1928年直属广西省。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西部。属百色市。面积 3331 平方千米。人口5

  • 夫彝水

    又名夫水、西延水。在今广西资源县境,为资水上源。《清一统志·宝庆府一》:夫彝水,“《府志》:源出全州宝鼎山,北流百里至新宁县东为大罗江,与武冈渠、济二水合流入资,可通舟楫”。

  • 广宁前屯卫

    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置,属辽东都司。治所即今辽宁绥中县西南前卫镇。辖境相当今辽宁绥中县地。《明史·地理志》 广宁前屯卫:“西有麻子峪,有铁场。东南为山口峪,有盐场。”清初废。明洪武二十六年(13

  • 大圃墟

    在今广东南海市西北松岗镇西大圃村。清光绪《广州府志》卷69墟市:南海县有“大圃墟”。

  • 蒲与路故城

    在今黑龙江省克东县金城乡古城村。城为椭园形,周长2000多米。出土有铜质 “蒲峪路印” 及大量金代文物。确定为金代蒲与路古城址。1988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黑龙江省克东县金城乡古城村,北临乌

  • 永泰湖

    在今江苏泗洪县南洪泽湖范围内。《元和志》卷9泗州徐城县:永泰湖在“县(治今洪泽县西临淮乡)南二里。周回三百六十三里。其中多鱼,尤出朱衣鲋”。《寰宇记》卷16临淮县:“永泰湖在县北五十里。大业三年开通济

  • 浯屿寨

    明洪武初置,属同安县。即今福建金门岛西南金门旧城。外扼大、小担二屿之险,内绝海门、月港,为泉郡咽喉。明成化中或言孤岛无援,迁入厦门内港。明洪武时置,在今福建省金门县金门岛上。

  • 三嶷山

    在今山西临猗县西北三十里。《隋书·地理志》:河东郡桑泉县有“三嶷山”。《寰宇记》卷46临晋县:三嶷山“三山鼎足,因名”。古山名。即今山西省临猗县西北大嶷山、小嶷山。《太平寰宇记》:其山“三山鼎足,因名

  • 小高桥

    在今四川德昌县东南小高乡。清嘉庆《四川通志》卷89西昌县:小高桥铺“在县南一百三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