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门洞
在今安徽宁国县西北三十里文脊山东南侧。《舆地纪胜》卷19宁国府:文脊山“有六洞,梅圣俞与张献民同游,留题刻石焉”。《方舆纪要》卷28宁国县:文脊山“东南有石壁峭立,划然中开,俨若城阙,谓之山门。中有山洞五,水洞一,岩石最为幽胜”。
在今安徽宁国县西北三十里文脊山东南侧。《舆地纪胜》卷19宁国府:文脊山“有六洞,梅圣俞与张献民同游,留题刻石焉”。《方舆纪要》卷28宁国县:文脊山“东南有石壁峭立,划然中开,俨若城阙,谓之山门。中有山洞五,水洞一,岩石最为幽胜”。
①东汉中平元年(184),灵帝为阻止黄巾军进攻都城洛阳,置八关都尉,驻洛阳西南散关城(今河南宜阳县东北三十里洛水北岸),统函谷、广城、伊阙、大谷、轘辕、旋门、小平津、孟津等八关。②明万历二十二年(15
①西魏改长城县置,属中部郡。治所在今陕西富县西南六十里固县。《元和志》卷3三川县:“古三水郡,以华池水、黑源水及洛水三川同会,因名。”隋属鄜城郡。唐属鄜州。北宋熙宁七年(1074)并入洛交县。②金升三
亦作冶坂。在今河南孟县西南三十五里。《宋书·王康传》: “索虏野坂戍主黑弰公游骑在芒上。” 即此。
即今广西柳江县西北洛满乡。《方舆纪要》卷109马平县: 嘉靖间,韦金田起事,“二十四年,督臣张岳等会兵征之,分三哨并进,破雷岩、同银、平田、落满、都博等巢”。
在今广西藤县西北三十里。《方舆纪要》卷108藤县:大燕岩“雄伟秀丽,下瞰长江”。
在今山西大同市东御河西。北魏皇兴年间建。《魏书·释老志》:“皇兴中,又构三级石佛图。榱栋楣楹,上下重结,大小皆石,高十丈。镇固巧密,为京华壮观。”
在今辽宁北票市东南。民国 《朝阳县志》 卷12: “朝阳寺山为啦吗洞山南行之系,距县百二十里。山前有庙曰朝阳寺,以庙名山。” 山有城,又名城子山。康熙年间于山上建塔,蒙古族称纳井塔。
在今浙江舟山市定海区城关镇东北。《方舆纪要》卷92宁波府定海县“柯梅岭”条:邵岙“在(舟山)所东北。其相近者曰吴家山,亦皆倭贼据守处也。嘉靖三十五年官军击平之”。
即今内蒙古阿拉善左旗驻地巴彦浩特。清为阿拉善额鲁特旗驻地。1952年改名巴彦浩特 (蒙古语意为 “富城”)。
①南朝梁置,属武建郡。治所在今湖北宜城市境。北周废入汉南县。②隋开皇九年(589)改同昌县置,属巴州。治所即今四川平昌县。大业初属清化郡。唐属巴州。北宋乾德四年(966)省入曾口县。③唐开元二十六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