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山阳国

山阳国

①西汉景帝中元六年(前144)分梁国置,立梁孝王子定为山阳王。治所在昌邑县(今山东巨野县南六十里)。武帝建元五年(前136)国除,改为山阳郡。宣帝竟宁元年(前33)复为山阳国。西晋泰始初改为高平国。

②三国魏黄初元年(220)封汉献帝刘协为山阳公,都浊鹿城(今河南辉县市西南)。《后汉书·孝献帝纪》:延康元年(220),“皇帝逊位,魏王丕称天子。奉帝为山阳公”。即此。西晋永嘉中,国除。


汉景帝中元六年(前144年)分梁国置,以封梁孝王子定。国都昌邑(今山东金乡县西北)。辖境约当今山东省独山湖以西,郓城以南,成武、曹县以东,单县以北,兼有湖东的邹城市及兖州市的一部分。建元五年(前136年)定死,无后,国除为山阳郡。天汉四年(前97年)更为昌邑国。宣帝初,国除为山阳郡。竟宁元年(前33年)复为山阳国。河平四年(前25年)复为郡,治昌邑县(今山东巨野县南)。汉、魏属兖州。


猜你喜欢

  • 定西城

    北宋元丰四年 (1081) 改西使城置,属通远军 (后升巩州)。治所在今甘肃定西县南二十七里。金升为定西县。北宋元丰四年(1081年)改汝遮堡置,在今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南。属巩州。金升为县。

  • 征 (徵) 北小城

    又作征北府小城。东汉末公孙瓒筑。在今北京市东。《晋书·刘琨传》: 建兴三年(315), 刘琨自太原奔段匹䃅, “琨别屯故征北府小城”。即此。又 《方舆纪要》 卷11大兴县: 征北小城 “

  • 阳罗堡

    即今湖北新洲县西南阳逻镇。《元史·伯颜传》:至元十一年(1274),伯颜“挥诸将急攻破阳罗堡”。即此。

  • 寿黄支线

    自山西寿阳至黄澶口(今黄丹沟)煤矿。长15.8公里。为正太铁路支线。日伪于1941—1942年修筑。

  • 铁山包

    即今黑龙江省铁力市。清光绪十七年(1891) 设铁山包协领,属呼兰城副都统。1915年改铁骊设治局。1931年改置铁骊县。民国林传甲 《黑龙江乡土志》: “铁骊县,原名铁山包。”

  • 竹洼寺

    又作竹瓦寺。亦名卓瓦公巴。即今西藏察隅县北竹瓦根。清末刘赞廷《波密日记》:由波罗“七十五里至甲惹同宿,七十里至竹洼寺宿”。即此。“竹洼寺”,藏语意为众生寺。

  • 明珠山

    在今山西吉县东北。《清一统志 ·平阳府一》: 明珠山 “在吉州东北九十里”。今县东北有明珠村,当在明珠山附近。

  • 安图土司

    一作多伦尼托克安图土司。清雍正时置,属西宁办事大臣。为玉树四十族之一。驻牧地在今青海玉树县西北安冲乡(拉则)。清末并入安冲土司。民国周希武《玉树调查记》卷下:“多伦尼托克云者,役属蒙古之名地。七族今并

  • 清河沟

    在今陕西吴堡县西北。《方舆纪要》 卷57吴堡县: 清河沟在 “县西二十里。黄河水浑,而此水独清,因名。有清河沟桥跨其上。东流入黄河”。

  • 大柳砦

    在今安徽滁州市西北五十里曲亭乡北。《方舆纪要》卷29滁州:大柳砦在“州西北五十里。元末州人保聚于此。今为大柳树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