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亭镇
北宋置,属麻城县。即今湖北麻城市西南岐亭镇。
在湖北省麻城市西南部。面积87平方千米。人口3.5万。镇人民政府驻岐亭,人口 2320。传一岐姓人在此建亭经商,故名。南朝齐、梁岐亭为县治,明嘉靖五年(1526年)筑城设镇,属黄州府。清因之。康熙年间黄州府于此设同知。1949年为宋埠区所辖。1958年属宋埠公社。1987年析置岐亭镇。地处举水河两岸丘陵地区。产稻、小麦、棉花、油菜籽、芝麻等。有客车、花炮、砖瓦等厂。106国道经此。名胜古迹有杏花村、苏步桥等。
北宋置,属麻城县。即今湖北麻城市西南岐亭镇。
在湖北省麻城市西南部。面积87平方千米。人口3.5万。镇人民政府驻岐亭,人口 2320。传一岐姓人在此建亭经商,故名。南朝齐、梁岐亭为县治,明嘉靖五年(1526年)筑城设镇,属黄州府。清因之。康熙年间黄州府于此设同知。1949年为宋埠区所辖。1958年属宋埠公社。1987年析置岐亭镇。地处举水河两岸丘陵地区。产稻、小麦、棉花、油菜籽、芝麻等。有客车、花炮、砖瓦等厂。106国道经此。名胜古迹有杏花村、苏步桥等。
在今浙江萧山市西。《资治通鉴》: 隋开皇九年 (589),右卫大将军武川宇文述攻陈吴州刺史萧, “进至奉公埭”。 即此。古水利工程名。在今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西。隋开皇九
唐置,为党项羁縻府,属灵州都督府。其地当在今宁夏黄河两岸地。后废。唐以党项部落置,初在今四川省阿坝藏族自治州东北部一带,后侨治灵州(州治回乐县,今宁夏灵武市西南)界。寻废。
即赛音诺颜部中后末旗。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后杭爱省温都尔乌兰一带。
明初改下雷州置,属镇安府。治所在今广西大新县西北下雷镇。嘉靖四十三年(1564)属南宁府。万历十八年(1590)改为下雷州。元降下雷州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大新县西北下雷镇。明万历十八年(1590年)
在今广东澄海市北。宋置小江巡司及小江驿于此。在今广东省澄海市北。宋置小江巡检司及小江驿于此。元置小江勾管司。明洪武二年(1369年)改小江盐课司。
在今陕西华县西南高塘镇高塘中学西侧。清代为玄君庙,后为高塘书院,光绪二十九年(1903) 改为学堂,宣统元年 (1909) 改为高塘小学。1927年中共华县县委在此成立。1928年5—6月,中共陕西省
北宋嘉祐八年 (1063) 废信宁县置,属彭水县。在今四川武隆县东南江口镇。明置巡司于此。
在今广西象州县南。《方舆纪要》卷109象州:三里塘“在州南。方广三里,灌南乡诸田”。
一作蓝氏城。为大夏国都城。在今阿富汗北部巴里黑。《史记·大宛传》: 大夏 “在大宛西南二千余里妫水南,……其都曰蓝市城”。后为大月氏都城。
即邲。在今河南荥阳市东北。《吕氏春秋·至忠篇》:“荆兴师,战于两棠,大胜晋。”孙蜀丞《左宦漫录》两棠考:“两棠,即邲地也。”